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比较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叶勇 时间:2013-02-15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x2, x3, x4有较大的载荷,主要体现第三产业人数、每千人中在校大学生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定义为信息主体因子,第二公因子在X8, x9和X10上有较大载荷,体现在互联网用户数、人均图书出版册数、人均拥有报纸数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命名为信息量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在X5,X6上有较大的载货,体现了城镇居民电脑台数及电视机数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命名为信息传播设施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x1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体现了信息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命名为信息贡献因子。
  2,西部各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
    为了考察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将四个公因子表示为11个步剖乐的线性形式,因子得分函数为:

    四个公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但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各省、市、自治区在信息化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因此,按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的综合因子函数为:

    将各省、市、自治区信息化指标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代入因子得分函数,得到各省、市、自治区四个公因子的得分,再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并求出各省、市、自治区的排序,结果见表4

    由于本文选用的是总体规模指标,因此,表4所反映的是各省、市、自治区信息化水平整体规模的比较情况。从表4可知:
    第一:在各因子得分上:西部12个地区中,信息主体得分最高的是重庆、陕西,其次为四川、新疆等地区,最低的为云南地区;在信息量因子得分上:陕西、广西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新疆、宁夏等地区,最低的为青海地区;在信息基础设施因子得分上:得分最高的地区为重庆、四川,其次为甘肃、贵州等地区,较低的为宁夏;在信息贡献因子上:得分最高的为重庆、陕西地区,其次为广西、新疆等地区,最低的为西藏地区。
    第二:四个因子加权后表示各地区信息化整体水平,综合得分最高的地区为重庆,为第一类;第二类为陕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四川、广西、宁夏地区;第三类为云南、贵州、青海地区;第四类为信息化水平最低的西藏地区。以上的分析基本上代表了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