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的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指数,比较了黑龙江省信息化与全国各省区(直辖市)信息化水平的差距:研究了信息化与省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工业化,信息化成为了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新标志。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化,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边远地区,信息化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中关系如何,在全国各省区域中,黑龙江省信息化发展是什么水平,是政府和经济工作者及信息产业界人士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用信息化测度的方法和定量的指标结果比较分析,来研究信息化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信息化水平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课题组于2000年研究制定了一套信息化水平与要素指标的比较系统。可以对中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从定量角度掌握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化要素的程度或差距,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东高西低”。信息化发展指数最高的6个省份(直辖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北京的信息化指数遥遥领先,是全国的信息化发展中心;黑龙江省属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各省的信息化发展大多处于中下等水平之列。黑龙江省信息化人才的严重不足(18.89),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分别为43.79和59.13,处于较高的水平。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为18.64,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难以实现网络互联共享,是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为23.39,在各要素中,水平也较低。这较真实反映了,在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政策法规和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部门和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相互封锁的问题;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
总体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信息化水平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信息化水平低。区域信息化程度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信息化水平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除资本、劳动力以外对生产起到极大推动的因素之一。在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基础上,改进传统的柯布一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来衡量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作为技术进步指标,来研究信息化总体上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利用1998-2002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得到结果反映了信息化总体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东部各省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普遍为正,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区域信息化总体上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省区包括上海,广东,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黑龙江(0.063)。而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和贵州的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显示信息化总体上对边远地区的经济贡献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