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的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本文通过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指数,比较了黑龙江省信息化与全国各省区(直辖市)信息化水平的差距;研究了信息化与省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内因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要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述分析表明,信息化对改变地理位置偏远的省区的经济增长作用突出。把信息化作为我省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就是要增加社会中信息要素的比重,与集约化、效益和效率型经济增长目标是一致的。黑龙江省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文提出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推动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1.信息化基础设施,反映了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要注重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资。
2.要形成强有力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区域信息化的支柱。要造就一种以信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的氛围,从整体上带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
3.根据区域优势和特点,建设有特色的信息化。
4.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较高的信息服务水平。信息化的核是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开发利用。在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规范信息服务市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对分散异构信息资源系统实现无缝整合,并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开发新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形成服务于整个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
5.加强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特别是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普及信息教育,培养信息人才,提高全省特别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性利积极性,提高全省人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信息化成为全社会人员的共识。
6.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把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这不仅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7.作为国家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把黑龙江省的农业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可以带动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我国其他省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也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8.随着黑龙江省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有关信息政策和法规、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等信息化环境的发展滞后。如果不建立和完善一个能够使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即使拥有再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不会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要特别重视信息环境的建设,注意信息环境管理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适时性,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必要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9.科技创新,是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