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分配领域也出现了贫富悬殊不断拉大、分配秋序混乱、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克服分配领域中的问题要从完善分配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收入分配秋序、变革户籍制度、打破行业垄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方面着手。
收人分配乃民生之本,事关全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不小成就。从1978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从343元增加到15781元,职工平均工资从615元增加到292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从134元增加到4760元。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囿于特定的国情,我国分配领域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不断加剧的态势。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收人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人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寻找改善收人分配的路径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
当前,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各种利益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反映在分配领域,使得分配领域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初期的0. 26上升到2007年的。.48,近两年还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 50[3[收人最高的10%群体与收人最低的10%群体的收人差距,从1988年的7. 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贫富悬殊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 5,1上升到现在的12. 66:l 从分类上看,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水平比已由1978年的2. 27,1扩大到2008年的3. 31,1 o Cs71s目前,我们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区域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最高收人省与最低收人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5706元,收人之比为2. 4:1; Cs7as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为证券业,平均工资为167995元,y7iaz最低的为农业,平均工资为11172元,Ci7i4o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群体收人差距更是进一步扩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人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二)劳动报酬及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不断下降,资本报酬比例则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在1983年达到56. 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8年已经下降到39.3700,25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从1990年55. 4%下降到2008年42. 97 0 o。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78年至2005年这22年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
(三)分配秋序比较混乱
这主要表现在收人分配缺乏根据。事业单位和某些国企制度外发放的收人多,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另外,垄断行业还发放名目繁多的福利待遇。在垄断行业下,谁拥有了垄断权,谁掌握了垄断资源,谁的工资福利就高,谁的待遇就好,这已成为工资分配秩序的一个“潜规则”。数据显示,2006年,央企“十二豪门”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十二豪门’少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等等。
(四)分配不公问题突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中的公平主要是指等量贡献获得等量报酬,即同工同酬。分配中的不公平就是等量贡献没有获得等量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目前在我国,同工不同酬、“同事吃肉我喝汤”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75. 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人分配不公,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人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二、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危害性分析
收人分配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然会危及老百姓的利益,必将会加剧贫困,危害社会稳定,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剧贫困
贫困的状况和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收人增长;一是收人分配。如果收人增长不能公平地分配到各个人群中去,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贫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赢得了国际声誉。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按照我国新修定的贫困标准,2008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为4007万人,按照每天2美元的国际标准,我国应该有近1亿的穷人。而在贫困线之上附近,达不到平均收入水平的易于陷人贫困的人口约在2亿人。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如果分配不公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那么在贫困线之上附近的这2亿人将会很快陷入贫困。我国在摆脱贫困方面的多年努力将会功亏一赞,这将会加剧我国的贫困状况。
(二)不利于社会稳定,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贫富差距关涉社会稳定,因为它关涉到人的基本安全感。当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底层很多人因陷人贫困而失去安全感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恐慌,进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贫富差距拉大,在使民众失去安全感的同时,也使民众的相对被剥夺感增强。民众的相对被剥夺感是指民众将自身与周围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后的心理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反,人们感到自己的经济地位在不断下降,感觉自己是穷人,自身的正当利益受到了“剥夺”。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出了0. 4的国际警戒线,这表明社会财富日益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虽然现在社会对贫富差距的忍受力比过去提高了,但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会使民众产生不安全感,同时会感到相对剥夺感增强。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遏制,民众的不安全感及相对剥夺感一旦超过可忍受的范围,那么社会不稳定因素将会急剧增加,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进而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有失社会公平,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健康运行
温家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但在财富的分配上则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贫富悬殊不断拉大及分配不公等等,这些都有失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只能增长人的惰性、“机会心理”和特权意识,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及创造活力,最终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及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一个人的收人决定了他的生存质量和人格尊严。当一个感到比他贡献小的人却过着比他更优雅、更体面的生活时,他的心里就会滋生出一种怨愤,就会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怀疑。这种怨愤及怀疑最终会危害社会的和谐及经济的健康运行。
上一篇:浅析建设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