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一个地区的平衡发展往往取决于投资建设在各个领域的分配是否是按照社会最优的配置水平来进行的。如果对某些领域进行了过多的投资,不但会挤占另一些领域所需要的资源,还会造成浪费和高昂的社会成本。但是,尽管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趋于和总社会福利函数项一致,地方政府的利益如果与中央政府不一致,就会有偏离最优投资行为的动机。当前我国以经济指标为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本身会使地方政府有扩大生产性投资,进行重复建设的动机(周黎安,2004),这就使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偏离了中央政府的初衷,进而采取不利于社会总福利的建设行为。另外,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国有产权不够明晰的问题,地方政府也会采取寻租行为,为个人谋取好处。但是地方政府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和中央政府的监督,同时其预算约束也直接与投资建设的结果相关。而一旦地方政府的具有软预算约束时,它就有能力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首先,针对改革过程中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中央政府为了地区间的协调而制定一种发展战略,并对这些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为了获得晋升或避免问责所必须的政绩,另一个包括他们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后者与产权是否明晰,制度是否完善以及监督是否有力相关。当然,在转型过程中特别是改革进程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寻租的动机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地方政府为取得高的经济增长数据会加大生产性的投资,为了获取租金也会投资于低效的项目。这些都导致了过度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因此,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偏离了社会最优目标。
而后,投资偏离行为必将造成整体的经济目标难以完成,因此地方政府会以各种借口来向中央政府要求进一步的支持。但是,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无法证实这种总体绩效的不足时由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偏离还是由于建设成本确实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过度投资的往往是承担就业率等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地区建设必须的基础设施,这些投资的沉没成本很高。如果继续提供支持以完成这些项目,至少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否则,放弃这些投资产生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更重要的是,这种软预算约束产生的偏离的后果是具有惯性的。近些年国家的金融体制不断改革,反腐败的力度逐渐加大,政府部门的支出和收入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使得地方官员的寻租空间不断缩小,其目标函数也与社会福利最大的目标趋近,但是,地方政府仍然难以从过度投资于之前生产性领域的倾向中摆脱出来。
4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改革开放多年来高速发展产生的问题使我国中央政府对各地区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和要求,并且4万亿投资的刺激经济的措施也使得许多地区获得了重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契机。许多地方政府相应地也提出了新的区域发展规划,比如辽宁的环渤海经济带的建设规划,山西的煤炭业重组等,这充分表明了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加快转型摆脱投资偏离的恶性循环的需要。但是,这些新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否能使中西部和东北这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外资竞争力得到提高以及地区福利水平上升,取决于如何解决软预算约束问题造成的投资偏离的后续影响。如果这些规划仅仅是为了吸引国家的支持,则最终还是要陷人另一个投资偏离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