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三维系统观谈内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1、反映周期短。从较为全面的观点看,市场控制模式包含这样两层涵义:一是在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单位的相互协调关系方面,组织内部的资源转移和报酬确定完全依赖于各方的协商和讨价还价结果,竞争压力、供求关系最终判断组织单位决策的正确性,并为管理者保持或调整其管理行为提供信号;二是在组织整体的战略导向方面,以外部市场信号为导向,及时调整组织内部的资源分配关系,以对市场供求变化做出迅速反应。预算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等制度控制工具由于程序僵化、时滞性高,因此反应周期长;而平衡计分卡、战略评价循环等市场控制工具,则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相应的控制程序,因此反映周期缩短。
2、竞争的激励。市场模式能够促进竞争,而竞争提供一种隐含的、非合同式的激励功能。首先,竞争具有生存动力,管理者在竞争面前只有发奋努力,提高效益;其次,竞争具有信息比较动力,使管理者的管理控制能力与努力程度的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相反,在缺乏市场竞争性的管理控制系统中,部门单位之间转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外来的或强加的,这就难以刺激部门管理者提高努力程度。
3、工作满足感。在市场控制模式下,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并非是外部强加的,管理者可以自行决定产品、服务的生产方式、生产成本、输出价格等方面,完善的激励补偿系统又使得管理者取得的报酬与实现的业绩相一致,因此,管理者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另外,市场控制模式下管理者决策的自主性增加,在公平竞争条件下优异绩效可以大大增强管理者的工作满足感,为其营造一个“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氛围。
市场控制角度的激励机制
市场控制模式能够促进竞争,从而提供一种隐含的、非合同式的激励功能。管理者面临竞争,只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控制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本部门效益。在竞争模式下,管理者必须要对外部市场信息具有高度灵敏度,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组织内部的资源分配关系,并通过与其他各方的协商和讨价还价来实现组织资源的交换和报酬的取得,其内在的竞争压力、供求关系最终会判断其决策的正确性,以便为其保持或调整相关管理行为提供信号,并及时做出反应。
市场控制角度的约束机制
市场控制机制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对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的考虑。在市场控制模式下,由于高激励水平的存在,各管理部门都会按照本单位的利润最大化而努力,这样就过少的考虑了企业整体的利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其整体绩效不可能与每个子系统的个别绩效完全一致,这时,企业就必须以整体的观念对市场供求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要求各个子系统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是要从全局出发,考虑整个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在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只有部分为整体服务,根据企业总体的发展方向去进行决策,在竞争的同时保持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及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营。
四、文化控制机制的激励和约束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它作为管理的软件,能发挥物质资源等硬件所起不到的功能和作用,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组织合力、达到最佳的管理目标。
(一)文化控制角度的激励机制
1、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人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2、真正发挥群体效用。企业管理人员是员工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既是企业文化的培养者,又是企业文化激励功能最重要的实践者和领导者,所以,管理人员要带头为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而努力。
(二)文化控制角度的约束机制
企业文化是一种非正式规则的心理契约体系,构成企业的主要非正式约束,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企业共同价值观、道德观向员工个人价值观、道德观的内化,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上对员工进行软的约束,使员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去限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员工的某项行为违背了企业的信念,其本人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并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促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搭便车等现象的发生,使人们超出对个人直接利益的斤斤计较,增强个人对于某项制度安排的法理性认同和依赖,并淡化机会主义行为。
上一篇: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