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股权激励计划:机制、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对企业经营者的长期激励计划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从股票期权计划的原理以及它的内在机制来看,它仍然具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它不能作为一种一劳永逸的措施,对此应用者应有充分的认识。
引言
如何解决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之一。资本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为人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股票期权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制度创新。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萌芽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据统计,1997年在《财富》杂志排名前1 000家美国公司中,有90%实施了经理股票期权计划。更有学者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公司高级管理团队的报酬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传统的报酬结构中,以现金发放的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是主要部分,但在最近的20年内,现金报酬比例在逐年下降。尤其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全球公司治理浪潮的开始,股票或期权方式日益成为高管团队报酬结构的主体”。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与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等传统薪酬机制相比,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较好;随着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机制使用规模的扩大,整体薪酬业绩弹性增大,整体薪酬的激励效果增强”。我国自1993年起开始进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探索,1997年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率先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近年来,股票期权制度更受到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众多企业的推崇。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为大股东实现股票转让提供了可能,2005年6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颁布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增持社会公众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两个法律文件为解决股票期权中的股票来源问题消除了法律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深人研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内在机制及其制约因素,对于推动股票期权制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股权激励计划的内在机制
1.1股票期权对于买方来说具有潜在的利益诱惑性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是,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如何实现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问题。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要算信息经济学的贡献。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问题。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代理人的信息优势和委托人的信息弱势不可能根本改变,所以很难找到一种一十全十美的对策来实现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或代表投资者的董事会)处于委托人的地位,经营者处于代理人的地位,二者的目的是不同的,而且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所有者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从而使企业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 of Firm)达到最大化;经营者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报酬。目的的不一致性以及信息优势与劣势的存在,经常导致经营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比如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过度投资甚至偷懒问题等等,从而使所有者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资产’,是由产权所有者完全控制,其特点决定了与之相关的企业契约。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所有者与具有决策权的高管人员之间的契约,不可能在事先规定一切,而必须保留一些事前说不清楚的内容由激励机制来调节。这就是说,人力资本需要激励,激励的内容是把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信号(现时的或预期的)传导给有关的个人(比如经理人员),由相关个人决定在何种范围内,以多大的强度来利用其人力资本”。这为企业所有者寻求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导向。
在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中,用的最多的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机制,即薪酬激励。西方企业对于经营者,特别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实行的薪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工资、年度奖金、长期激励计划和福利计划等等。其中在长期激励计划中又包括股票期权计划、储蓄股票参与计划、股票持有计划和虚拟股票计划等,其中又数股票期权计划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从引人这一机制的目的来看,股票期权计划主要是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通常是经营者得到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期权,规定经营者有权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段之后以一定的价格从企业内部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对经营者产生诱惑力的正是企业股票的市场价与行权价之间的差价。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就是:
E(R)=Pm—Pe
其中E(R):经营者行使期权时所获得的预期利益; Pm.股票的市场价格; Pe经营者行使其权利时从企业购买股票的价格,即行权价格。
因为Pe是一定的,所以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越高,经营者的预期收益E(R)也就越大。而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就是取决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经营效果。从这一侧面来看,股票期权这一措施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取得了某些一致性,这样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Hall和Liebman (1997 )采用Black -Scholes模型计算了1980—1990年初478家美国大公司的CEO报酬与股票市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价值与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票和期权之间的关系要比与他们获得的工资和奖金之间的相关性要强得多。
1.2股票期权操作上的低成本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实际上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存在着成本约束问题,如果监督的成本太高,企业所有者宁肯放弃这种监督,因此,任何一项激励与约束措施都存在成本与收益的衡量问题。总体而言,股票期权制度可以降低企业所有者的代理成本。所谓代理成本主要是指经营者代替投资者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而引起的额外成本。“通过股票期权,将管理人员的所得与公司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联系起来,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有可能将代理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在实行这种制度的时候,无需拿出现实的股票现货,也无需做账面处理,仅把其列人行政管理计划即可。待到股票期权实施时,这时企业可以从市场中回购自己的股票,来结束这一合约,此时的费用可以从企业的利润中扣除,或者作为一种管理费用计人企业的成本。后一种情况可能对企业更为有利,这样企业可以少纳税。当企业经营不好时,此时股票价格在先前的敲定价格之下,经营者就会自动放弃这一期权,对企业的成本、利润都不造成影响;对于经营者来说,由于他获得这种期权一般都是无成本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对经营者几乎没有风险,最坏的情况就是放弃这个合约,从而对其基本收人不造成抵消作用。正是由于股票期权的低成本性,所以对期权的交易双方来说都有较大的吸引力。
1.3股票期权本身具有杠杆性
在正规期货市场上,由于在期货交易中实行了保证金制度,所以期货交易具有很强的杠杆性,对于投资者(期货合约的买方)具有以小搏大的特点。作为衍生的金融工具—期权交易的杠杆性更强。这种杠杆性表现在期权的买方能够以较少的投人获得较大的收益(或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在正规的期权市场中,由于买方要支付期权费(PR),所以只有当对应的股票价格超过敲定价格时才会有净盈利,此时R=P一P > 0(R:表示期权买方行使期权得到的收益)。随着股票市价的升高,买方的收益也随着增加,从理论上讲这个收益是无限的,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因为股票价格不可能无限高。其中Pm—Pe)/PR就代表了收益对费用的倍数。所以PR越小这个倍数就会越大。在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中,经营者(期权的买方)一般是以无偿的方式从企业中得到的,即经常发生在受聘、升职或者是在年终业绩评定时。理论上讲,这种杠杆作用实际上是无限大的。所以,其强大的杠杆性对经营者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2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计划的局限性
股票期权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理论界也对其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但是股票期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能够完全解决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这一难题。它在诸多方面还是有较大缺陷的。“然而现实与理论却有一定的偏差,在股权激励的发源地美国,虽然股权激励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但在经历了安然等一系列大公司财务丑闻后,却陷入了对股权激励的反思”。
下一篇:试析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