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广告传播的原则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一)广告语言的艺术性
广告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引发消费者的联想,刺激他们的需求欲望。为了更好地传达广告信息和思想内容,应将思想、信息、知识、情趣寓于富有美感的美术、摄影、歌曲、诗词、戏剧、舞蹈、文艺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去表现广告的主题和创意。这是广告艺术的内在的感人力量所在。广告以其艺术性来增强它的娱乐性、趣味性和欣赏性,让人们通过广告作品的形象获得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达到广告的目的性和手段性的统一。广告内容是通过广告的主题表现出来。广告主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才能得到准确的阐释和揭示。同时,广告所推销的商品,如果没有语言文字,很难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广告语言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较之其它视觉形象更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语言的这种特性决定了语言艺术是达到“广而告之”这一综合艺术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构成广告艺术总体的支柱。因此,语言是表达广告主题、塑造广告形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或媒介。所以,广告艺术在语言文字上应力求简洁,寓意深刻,令人回味。
广告在语言文字上还要讲究一定的文采,譬如运用人们所熟悉而且通俗易懂的双关语、成语、谚语、俗语、比喻、口头禅等来传递广告信息,往往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广告语言中首先要写好广告标题,因为广告标题是广告艺术的眼睛。好的广告标题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一位广告专家对获奖的广告作品所进行的分析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广告标题使用了谚语。如美国的一家银器制造公司,用“发光的不全是黄金”这句谚语作为广告标题,以此来说明他们公司制造的银器也是发光程亮的。拟人也是广告语言中的常见用法,就是把商品人格化。例如,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关于火柴的广告诗:“磷是你的灵魂,隧人氏是你的祖辈,你烧毁自己,点火给人类,短促的一生不过几秒钟,却比虚度百年的人更可贵。”虽是寥寥数语,却把火柴的成分、历史功用、价值介绍得一清二楚,并赋予深远的诗意。可见,在广告艺术中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既可以丰富广告标题的内涵,又能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二)广告传播方式的艺术性
广告的艺术性除了体现在语言上,还体现在其传播方式上。广告在传播时必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标准,广告传播时应注意广告的形象美和视听效果,其形象应使消费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一句话,广告形象要有利于培养和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美感。俗话说:“远看颜色、近看花。”这句话说明了色彩对人的刺激作用,一幅具有个性和色彩的广告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更能抓住人们的视线。在传播广告时,其声音、音乐要以和谐为美。玛克思·德索在《审美经验》一书中说:“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觉得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生动性情感的美感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因此,广告时的音乐应当用和谐优美的曲调在极短的时间里打动受众的心,既给受众以美的享受,又达到了广告的效果。
(三)广告的意境
对意境的追求源于人们对美的热爱。因此,一则成功的广告在制作手法上要有意境,给人们一种 留连忘返的感觉。唐代司空图的《计论》曾把有关艺术“空白”的理论概括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是说诗歌语言要精确含蓄,在空间范畴中有意用空旷的形式来蕴涵一定的思想感情,激发读者在艺术空白中各自去作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对诗而言,还可运用在绘画中,能使绘画形成一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景外之景”;用在音乐中,能使音乐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弦外之音”;应用于广告艺术中,能够使广告简洁生动,意蕴深厚,神余言外,暗示消费者去猎奇思考。
广告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其传递的信息应当是真实的信息,以益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广告应在遵循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既讲究真实性,又讲究艺术性。广告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地将商品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美感形式表现出来。内容上的真实性与形式上的艺术性要统一。因此,广告立意要清晰、深刻,语言要生动、形象,设计要新颖别致,使人在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对商品产生好感。也就是说,广告要体现真、善、美的标准,只有符合消费者接受标准的广告,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实现传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