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静 李梦睛 时间:2013-02-15

  2.3.3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假设1-5,构建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各个变量与公司绩效进行回归拟合.

    由于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比例之和等于y为防止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在模型中对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分开进行反映,回归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控制了经济周期、规模变量、成长机会及财务杠杆变量之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国家股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HERE指数均与公司绩效不相关.这说明假设1成立,假设2,3,4,5不成立.
  3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3.1实证分析结论
    国有股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不难理解,根据Jensen和Meckling的代理理论,公司管理者并没有公司100%的所有权,但却拥有实际的控制权,不可避免地产生在职消费,而国有股实际上的股东缺位导致没有相关的监督者,这就致使公司管理者不会尽心竭力地工作去提高公司绩效,反而利用手中的控制权来谋求个人利益.
    法人股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这与假设2不相符,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差别很大.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里,上市公司多元或分散的法人股权结构,是公司在上市前后根据竞争环境和融资需要,进行商业化选择的结果,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而我国则是名义上的多元、分散的法人持股结构,实际上还是第一大股东控股,致使法人股股东缺乏积极参与治理、改善公司绩效的激励与能力,甚至可能为谋取私利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不相关,这说明当前我国对外部小股东利益缺乏保护的情况下,股市对公司经营的监督缺乏效率,无法发挥股市本身的功能.而且流通股高度分散地持有在不同投资者手中,单个投资者势单力弱不能选出自己的代表进人公司参与公司内部治理,再加上流通股股东的散杂性,很难协调一致地采取行动对公司施加影响.因而,流通股对公司业绩影响不显著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HERE指数均与公司绩效不相关.股权集中度的变化至少从经营激励、监督约束、并购接管及经理市场4个途径来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而且这4个途径的效果往往各不相同,互相抵消,现实中很难断定到底那一个途径是更重要的.因为这些途径与公司所在的社会、文化等大环境,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等有关,因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的相关性显然具有国家特色,所以不存在各国都适用的最优股权结构,这些都可能导致模型难以解释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
  3. 2政策建议
    a.适度减持国有股.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多为国有股东控股,国有股比例过高所造成的“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不利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降低国有股比例则有利于形成股权制衡的局面.另外,要解决国有股有效持股主体缺位的问题,必须保证企业的国有资本都有确定的、排他的出资人机构持有,并能够履行股东权责,确保代理人到位.
    b.提高法人股比例,形成多元的股权结构.公司的有效运转需要有较为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在股票市场存在价格失真、投资者价值理念偏好于短期炒作和流通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消极作用等既定事实下,股权高度分散化可能并不是改善和优化股权结构的最优选择.
    c.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引人有治理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改变流通股的股东构成.加大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可以使得小股东“用脚投票”对企业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使他们通过一致行动形成的合力给公司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