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炮制的三位一体公式,是为了揭去蒙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自由、平等、合理的面纱,戳穿其残酷剥削的实质,并不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恰恰相反,马克思正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才推导出了按要素所有权分配的分配方式。
科学劳动价值论认为,虽然自然界和劳动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唯有人的活劳动才是新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由C十V十m构成。当m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即转化为利润P。由竞争造成的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结果,形成了平均利润率,产生了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随之转化为生产价格。社会产品的分配是:首先补偿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C’,接着对新创造的价值V+rn进行分配。相当于劳动力价值“V”的部分归劳动者,剩下的“m”在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利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平均利润,另一部分是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归职能资本家所有,超额利润或以利息形式归货币所有者所有,或以地租的形式归土地所有者所有。本来商品的新价值都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但劳动者只获得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剩余价值却在资本主义各个剥削集团之间瓜分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本质。
以上分析说明,三位一体公式并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编造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装扮成“倒立着的世界”,马克思又把它“颠倒”过来,还这个方式以本来面目,说明资本主义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际上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之所以也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还存在按要素所有权分配的经济条件,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但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要素分配决不是对资本主义按要素分配原封不动的移植,更不是照搬三位一体公式。不过,“贡献论”和“收人自创论”确有照抄照搬之嫌。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判断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依据是“使用价值论”。认为着眼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来确定我们的分配原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找到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来不否定财富是由好几个因素创造的,并不是只有劳动才创造财富,马克思在当时创立他的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就明确意识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赞成按要素分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然而,这种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诚然,马克思一向十分重视自然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曾明确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力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构成的)源泉。”他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时指出:“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不应当“对那些唯一使这种说法有意义的条件避而不谈。”他肯定了威廉·配第的一句名言:“劳动是时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是,构成使用价值源泉的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个要素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自然物或物化劳动,必须依靠活劳动的推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改变自己的形式,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生产资料进人新的操作的一切使用价值,也就丧失它的产品性质,只是作为活劳动的因素起作用。离开人的有创造性的活劳动,新的使用价值不会出现,社会财富不会增加。马克思之所以强调生产的物质条件,其要旨在于提醒人们要意识到现行社会生产条件的分配不合理,要想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作为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分配,从本质上看是对劳动新加进的价值的分配和占有。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是“新生产的总价值在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间进行分配的关系”,即“这个价值的一部分属于或归于劳动力的所有者,另一部分属于或归于资本的所有者,第三部分属于或归于土地所有权的占有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反映着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分析社会分配间题,只讲使用价值的分配而不讲价值的分配,硬是把使用价值与价值分开,是不科学的,是说不清楚的。因此,这种根据经典作家关于自然和劳动都是使用价值源泉的论述从而认定使用价值是实行按要素分配的依据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