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围绕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增强产业技术竞争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主要形式,包括企业中试验基地和企业内孵化器等形式技术开发体系。以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尤其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完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等的服务功能,推动其运行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园区有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和自主开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二次创业”。
(三)建立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加快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信用担保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形成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中介服务机构体系发展,加快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推进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产权交易所在技术成果和产权交易中的枢纽作用。设立“科技创业种子基金”,逐步建立以创业投资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创业孵化资金为重要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加强各类孵化机构与金融、投资机构的联合,促进知识、产业和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有机结合。加速建立和完善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保险机制和担保机制,促进融资担保机构、贷款担保基金和相关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使银行资金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有力支撑。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切实加大政府科技投入。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基地,为科技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型、外向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推进人才战略的实施,增强争夺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紧迫感,特别是要创造符合全球化竞争、与国际接轨的政策环境,体现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创新价值,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从计划安排、基地建设、科技管理等各个环节、各方面积极探索从“重物、重成果”向“重激励人才创新积极性、重视人才素质和水平提高”转变的管理机制,抓紧做好激励、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的各项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形成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政策法规,探索建立政府指导下的科技中介服务自律性、规范性管理体制;加快技术产权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一批专业服务水平高、机制灵活、行为规范的科技中介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将一部分科研机构整体转变为科技中介机梅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创办各种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六)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体系
一方面完善体制支持体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形成与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加强科技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和广大中小企业搭建坚实的技术信息和服务平台;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使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成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进一步促进高新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引导高新区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在高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龙头作用,增强辐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重视和发挥高等院校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创新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另一方面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区域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应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投入调控政策、运作调控政策、产出调控政策和转化调控政策。投入调控区域创新政策是政府对创新所需的资源进行配置,使创新必需的科学技术经费和研究与开发投入有保证。运作调控的区域创新政策主要是创造一种机制来促使创新围绕其特定的目标组织运转起来。产出调控的区域创新政策是对创新的成果进行评价,从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判断区域创新能力,从创新的投入产出比判断创新活动的效率,从而对创新活动进行调控。转化调控的区域创新政策是对创新成果如何转化到生产中进行引导、规范、调节,它是将创新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整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