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创新的区域核心能力构建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莫琦 时间:2013-02-15
  (三)制度要素 
  从一般的意义来理解, “制度”(system)仅是指习惯和规则。这些习惯和规则,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并构建了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行为、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若按照博弈论来理解制度的话,制度是一个社会中广大行为主体的博弈均衡(周松兰,2004)。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增长、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生态的平衡与维护,除了需要区域发展的行为主体(人、企业、政府)的积极参与外,还需要各行为主体借助各自丰富的知识、科 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方法来带动,更需要有正确的制度变迁所激发的冲击力来推动。因此,我们认为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制度要素包括整个区域的社会秩序、整个区域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开放水平、法律制度、文化和教育水平。这些是区域核心能力存在的软环境。这些条件的存在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投人、培养的。它是整个区域和谐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是区域核心能力存在的无形基础(冯之骏,2000)。 
   
  四、大力推进区域创新,提升区域核心能力 
   
  提升区域核心能力,必须大力推进区域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产生新的优势,才能在经济的波浪式发展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没有特色和优势的地区也能通过创新而发展自己的竞争力,进而占据优势的地位(邓宽,2001)。总的来看,就是要通过创新,改革经营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区域经济从一般水平之上的数量扩张向竞争力提高中的整体升级转变。为此,区域创新可从三个基本层面来考虑。 
  1 第一层面是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以企业为中心,由企业、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创新的相关组织各司其职,保证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入、研究开发、承担风险和利益分配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另外,要大力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这方面主要是大力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新产品,同时发展精加工深加工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核心能力不是指的某一具体产品,而是表现为区域特色的综合能力,因此,技术创新要注重战略问题,着重发展与区域核心专长相关的整体能力与系列产品。 
  2 第二层面是要素创新。(1)基本要素创新。主要针对特色经济区,通过创新来保护和改善现有资源(如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的品质,并发展新的资源(如引进新的动植物品种等),提高特色经济区的产出价值和效益。(2)高级要素创新。高级要素是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础,因而意义更加重要。其内容也十分的广泛,因而创新也必须是多元化、多方面的。从环境、制度、科学技术、人才到社会文化都应作为创新的对象(张健,2000)。一个好的创新环境例如交通发达和信息密集地区,一般也更容易吸引和聚集知识和人才,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政策、体制及各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改革体制,推动人才和知识的流动,甚至通过城市化以提高资源集聚的水平、密切各机构及资源的联系与接触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3 第三层面是产业创新,即在技术创新和要素创新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对于产业创新来说,并不要求多建科研院所或自身完整的研究体系,关键是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主攻方向,根据本地区的特色和条件,选择适宜的特色产业,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吴贵生,2002)。创新的重点是在竞争优势:一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的,努力提高产业的内在素质,采用新技术,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力方向发展;二是以增强自我调节和发展机能为目标,积极探索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结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努力培育和发展有前途的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使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长保活力;三是对产业内部组织形式进行探索和改革。产业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构的构建,关键是如何把人文的、物质的等基础设施有效地与创新目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种持久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基于核心能力分析区域的创新发展,与传统的从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区域创新发展有所不同,它更强调一种资源基础观,强调通过这些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能力平台。我们认为,区域创新的发展,关键在于构成区域核心能力各种要素创新的动态过程.在技术创新和各种区位要素创新的基础上,达到产业创新,推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优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核心能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