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发展的新视角:农民参与区域创新的机制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我国已进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据有关统计,近7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5.5亿元,增长了37.9%,其中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增长了107.7%。在政策方面,2004年以来,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一系列强农惠农的财政政策陆续实施。这些财政政策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即以“少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和以“多予”为特征的支出政策。其中,以“四减免”为主的税收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以“四补贴”为主的支出政策则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支持“六小工程”、“两免一补”、“三奖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些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业收益,激发了农民参与区域创新的积极性。
(四)部分地区已有农业创新的成功案例
案例1: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的创新成功。通过准确识别发展的问题、实现创新突破、建立包括市场、信息、技术、生资、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健全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了“1992年以来,寿光连续四届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f市)行列;1993年,跻身首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f市)并保持至今;1994年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市之一:1995年跻身全国科技实力百强f县1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2元.各类存款余额101亿元”等光辉业绩。
案例2:山东省莱州市县域农业创新深化。莱州市(原掖县)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素有“胶东粮仓”的美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莱州市的县域农业创新系统走过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初期以科研为主要活动。以政府技术供应为主要供应来源.以政府的行政命令为动力中期是过渡时期,政府逐步从命令方式转向引导方式,鼓励个人创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莱州市的生产者子系统由农户与民营科技企业构成在支持者系统中,电台、电视台和民营科技企业等共同作用,形成了完善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但是.银行和信用体系以及专业的市场体系还有待加强在创新环境的营造上,当地科委大力投入.通过三项资金和政策鼓励,为当地农业创新系统的发展开拓空间。教育培训系统也与科技服务体系相结合.通过整合当地农业院校、当地专家和“外脑”等资源.为本地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生产者子系统为核心、以政府支持为后盾、以农业科技服务为支持者子系统的主要力量的农业创新系统
三、农民参与区域创新的机制保障
(一)激励机制
政府应对农民参与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创新成果给与奖励。农民参与创新的类型包括有形的产品创新,也包括无形的产品创新。如果创新的成本很高时.会降低农民创新的积极性。而这种创新一般都具有很大的iE~’b部性.所以可以根据创新成果太小给与不同等级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二)合同约束机制
各种专业协会组织及合作社组织是农民参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把众多分散的农民组成一支具有市场谈判力量的集体,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不利地位,维护了自身的生产利益。但市场各主体的矛盾也在增加,协调难度更大因此.在同农业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交易过程中,利用合同机制,规范各自的行为,降低交易风险。
(三)保险机制
创新是有风险的,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因此,应建立相应的保险机制,对创新项目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减少创新的盲目性
(四)金融机制
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区域创新的资金借贷的配套机制,从贷款利息、贷款期限、借贷款方式等方面给与农业、农村发展支持。
(五)教育机制
加强对农业院校的支持力度.制定从招生到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优秀生源从事农业科研。这是实现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的农业创新体系的关键。
(六)信务机制
信息是创新必不可缺少的要素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多方面的生产、销售服务。如农业咨询部门、报纸、广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立,都会有助于农民参与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