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族地区创新体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二)通过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创设积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要通过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公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以形成能推动文化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创新体系建设中,要通过财政机制、税收机制、采购机制进行引领,并助推企业、中介机构、群众团体等广泛参与创新。要改变目前人民群众对科技创新的神秘感和被动接受状况,鼓励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群众参与到关系到公共利益的科技战略、政策和项目的讨论和监督,在参与中培养科学素养和民主意识。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 持续不断地强化科技宣传, 推动科技普及, 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的科学道德、整体和谐的科学观念, 树立“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和“讲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全民创业的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创新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通过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价值
民族地区进行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大力培养能够领军创新最前沿的人才,特别是造就一批善于战略预见、善于多学科集成综合的民族科学家。同时也要关注未来的创新人才后备队伍,尤其要注重少数民族人才的后续培养,使他们的创新充满民族灵性,能为本民族的发展提供动力。对这样的人才,从各级政府到相关单位都要主动提供服务,给他们提供初始创新经费、创新项目支持,为其提供较高的起步平台。这样,民族人才的主体生存发展和自身完善的需要渗透在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中,使人的自身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从中得到一种满足感,不但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增强了民族自信和认同感,推动少数民族的整体发展。
(二)通过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人的自我认知和调控能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民族地区进行创新体系建设,就是引导民族地区人们达到对自身的认识。创新的不断发展,不仅是在既有实践基础上对不断变化的客体事物的结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是对主体自身不断变化的需求、利益和能力以及本民族特性的认识。创新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不断提高对自身和所属民族的认识能力的过程。同时,创新提高了人的自我调控能力。创新给人提供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人在创新活动中,需要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困难和阻力便不可避免,这使得人们不得不自我适应、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进而去应付各种变化了的和不可预测的情况,以期能取得创新成果。人的自我调控能力便会在这种磨练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通过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的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并丰富和发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每一次技术创新和工具创新,都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创造。人的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手段和能力。人们利用自己所创造的工具去进一步认识自然界未知的领域,从而获得对自然界的更深更广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使客观世界更好地为自己服务,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达到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然需要一个长的时期,但是人们通过创新能不断创造出人与自然的新的关系,并在新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和自然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