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运行系统动力学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曲然 张少杰 时间:2013-02-15
  3.2区域创新系统仿真模型的输出与响应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其目的是通过促进创新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应从其经济性效果和社会性效果两方面进行,为预测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对模型仿真效果的检验,我们选择以下5个变量作为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输出与响应:
  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区域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效果,说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以及创新政策选择的经济基础;
  企业税前利润总额(taep)——考查资金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三方面因素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反映区域企业收益的增长方式以及由创新所带来的贡献,从而反映出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行为子系统的效率与创新能力。
  政府宏观管理效益(orbs)——衡量政府在各方面工作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反映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行为子系统的效率与能力。
  研发效益(eId)——反映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与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体现区域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力度。
  科技人才总数——作为区域创新资源中重要的资源,科技人才总数反映了区域内培育、吸引、运用和保持人才方面的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潜力。
  
  4区域创新系统动力学实证研究
  4.1区域创新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
  本文以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作为实证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1995~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仿真分析与预测,如下图7:
  

  4.2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的仿真拟合与相关指标分析发现,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的有目的性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体制不够完善,一方面从创新投入体制看,吉林省的创新投入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尚未能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另一方面科技机构体制改革未能全面完成;(2)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吉林省的创新资源在总量上比较多,但其分布极不平衡,如:创新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高校和独立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及其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地方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相对不足;(3)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技术创新资金筹集渠道较为单一,一方面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对拨款、专项贷款的牵引导向作用不够;(4)产学研合作体系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投资创新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与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的需求相差甚远,同时大量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活动都没有能够与企业这个技术创新主体及其需求建立联系,造成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大量的创新成果因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无法转化;(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吉林省高等学校仍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层次结构与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6)科技中介机构能力不足,吉林省在技术转让和扩散机构、咨询与评估机构、政策研究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股票市场等方面的建设都很不完善,有些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扩散力量有待加强。
  4.3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对策
  4.3.1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绩效
  在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内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和知识等创新资源,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技术创新、创业和产业化为有机整体,坚持全省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活动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坚持以市场和经济建设需要为导向、技术为核心、产品为载体、效益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机制,真正实现知识、技术、资本、管理的融合,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和创新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紧密结合的优势。
  4.3.2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
  (1)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一方面,从体制性因素看,要在吉林省形成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体制,根据“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吉林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从能力性因索看,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建立起以合作创新为主要模式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以产业创新链条为依托,以中小企业作为区域技术创新的生力军,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共享与研发,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创新,以重点产业为依托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建设。
  (2)培育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主体。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学科和科研上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科学研究,加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建立强大的知识基础。
  (3)培育政府制度创新主体。转变政府职能,由过去政府用行政的办法和无所不包的国有企业完成职能,变为主要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培育市场主体,运用经济政策,间接地调节生产经营,为企业发展与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和完善创新中介机构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建设吉林省科技中介服务综合性平台。
  4.3.3建设创新环境,形成创新潜力
  一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激励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市场激励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分工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包括与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奖励制度、评价体系、科技咨询和服务体系、税收制度,以及相应的金融制度、政府补贴体系、分配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此外必须坚持“人才强省”战略、以人为本,建设并保有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坚实的创新人才基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