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SMEs自主创新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3.2区域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
(1)多个企业组成的网状模式。在联盟中,各个成员之间自主独立、关系平等,不存在固定的盟主,即每个企业都是创新网络的结点。当某个新的市场机会出现时,由最早意识到这一市场机会或者掌握某一关键技术的企业牵头,联合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临时性组织。首先组织核心层(盟员),根据模块化原则将新项目分解成一些功能和结构相对独立的标准单元模块,然后按照盟员具备的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各盟员企业依照具体的模块进行研发,若盟员在自己负责的模块中发现无足够的能力完成任务时,可以再选择合作伙伴(会员)来完成模块目标,直到最终达到模块要求。当既定的创新目标实现时,创新联盟即随之解散。该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借助信息网络集成各个成员的优势,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技术与信息的资源共享,并使之在联盟中便捷地转移,使联盟能更好地创新,联盟企业通过共享创新成果最实现自主创新。SMEs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建立此结构的联盟,适当地从外部创新源中获取创新知识并结合企业内部创新进行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以盟主为主导的星型模式。星型模式一般是由“小巨人”企业扮演盟主的角色,众多小企业为外围的一种动态联盟。当有新的项目且盟主企业又没有能力独自完成时,盟主首先将新项目细分为一些功能和结构相对独立的项目单元,然后根据绝对优势原理和相对优势原理选出最佳的合作伙伴(盟员)组建紧密层,并将自己无力承担的项目分配给盟员。各盟员企业依照具体的技术资料和详细要求进行研发或生产,若盟员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任务时,可以再选择合作伙伴(会员)来完成目标,直到最终达到项目要求。如果盟员企业实在无法完成任务,盟主则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协调,必要时安排其它企业(会员)参与完成。该模式的盟主一般是区域创新网络中的生长极,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联盟企业之间主要是垂直分工合作。在创新过程中,盟主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与外围企业之间的协作来实现知识的整合,发挥创新的优势,联盟整体的创新优势与盟主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由于网络联盟的结合是松散型的,盟主一般通过定期查询项目进度来督促合作伙伴准时完成目标,因此,在合作创新中,SMEs必须处理好与盟主企业的关系,积极主动和盟主及其他企业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才能从盟主及其他企业身上学到先进的知识、技术,从而形成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4结语
区域创新网络联盟实质上是一种开放式的自主创新行为模式,理论上,从外部获取创新源的渠道越多,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越强,其创新绩效就越高。但也有些企业出现过相反的情形。所以,SMEs的自主创新不仅要寻找广泛合作企业和创新源,同时还要重视开发这些创新源。许多创新成功的企业就是从其所有可利用的盟员中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进行重点开发,并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维持互动关系,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工作方式。但是,与关键的盟员重点建立联系的数量应该适中,以便能有效管理这些外部社会创新网络,避免过多的搜索渠道花费过多的企业资源。
开发创新机会和社会创新资源网络互动的作用主要归功于企业的开放式自创新战略和外部的创新搜索行为,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自主创新联盟可以打破SMEs内部的封闭状态,汇集联盟各方的核心资源优势,增进知识的流动.获取交叉知识,从而弥补本企业资金、设备和人员的不足,使开发的技术成果超过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将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向新高度。而且,降低了创新费用,加快了创新的速度,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创新目标,更好地把握发展的机遇。此外,由于有多个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可以减少每个企业承担风险。因此,通过动态网络自主创新联盟,充分发挥互补互助的优势,将自己掌握的部分技术实现共享,这可使SMEs从相关技术和标准化的整体自主创新中,获得属于自己创新的“看家本领”,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链条,逐步进入规模化、集聚、平衡与联盟发展阶段。
下一篇:陕西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