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及地方政府的作用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分析了其主体元素及其学习与创新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地方政府在构建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中应发挥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步人知识经济时代并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创新和学习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构建有效的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各区域实现新世纪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全球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德国的巴登一符腾堡州的研究表明,这些区域都被认为是典型的学习型创新区域,其特征是通过相互依存的网络、正式的学习制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理解沟通来获得相关资源,促使企业获得以学习为基础的持久竞争力。可见学习和创新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的“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相关研究综述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它通过“后福特主义”、“产业群”、“区域的崛起”等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展开得到发展。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参加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
学习型区域是个全新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Richard~ofida于1995年在《未来》杂志发表的《迈向学习型区域》一文中指出,学习型区域包含于多层面和互动创新体系中,这个体系会产生集体学习过程。学习型区域是知识和创意的收藏库,提供有利于知识、思想流动和学习的环境或基础;BjomAsheim给学习型区域定义为“学习型组织和互动学习的地理与制度的根植性”,即学习型区域是提供空间和制度以实现互动学习的区域,并高度重视在集体学习、组织学习过程中构成的网络关系对创新的作用;我国学者顾新则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区域、学习型社会三个层面对学习型区域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学习型组织还是学习型区域,均是从创新的角度强调组织学习和组织间的交互学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区域和学习型社会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创新系统的,学习型组织是微观创新系统一组织创新系统,学习型区域是中观创新系统一区域创新系统,学习型社会是宏观创新系统一国家创新系统”。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学习型区域的本质是将创新和学习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二、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作用机理
1.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界定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将学习型区域界定为:在某一地理经济区域内,在政府主导下,区域内创新主体如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网络,通过该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形成一个基于学习的区域创新网络,通过区域学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有效的区域创新系统。因此,学习型区域本质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区域创新系统,其具有如下特征:
(1)学习型区域内各创新主体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的学习是能动的互动学习,是动态的学习过程。学习型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各创新主体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集体学习的过程,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和柔性反应,各单元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与协同。
(2)学习型区域本质是基于学习的区域创新网络。学习型区域区别于一般创新网络的根本特征就是区域学习,区域内各单元在相互信任基础上形成区域创新网络,深深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各单元的创新环境。
(3)学习型区域中的学习包括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和区域学习。其中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是建立学习型区域的基础,而区域学习是建立学习型区域的关键因素。
(4)学习型区域是学习型社会与学习经济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强调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主体的终身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理
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学习和创新,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学习型区域中的学习效应推动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学习型区域的主体通过能动性的学习效应可以快速、广泛、高质扩散区域内成熟的技术、知识并使其潜在经济效益发挥出来,实现区域整体优势,而这种学习效应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隐性知识是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管理和技术上的专业知识或诀窍等,具有个人实行强、无法具体化、不易传播和转移等特点。区域主体在人员流动和私人交流等过程中,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进而有助于这些隐性知识的学习与分享,学习效应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扩散。
(2)学习型区域中的学习效应推动区域创新。知识和技术在区域内聚集是区域创新的基础,区域内学习效应的形成依赖于高效的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和区域学习,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学习型区域提供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社会资本,而这些资本的积累是区域创新的必要条件。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成为区域创新主体运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如前文所述,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是通过区域内的学习效应来实现的,从而也推动了区域的创新。
(3)学习型区域的创新促进了学习效应的形成。区域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社会创新。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创新主体间需要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公共基础设施,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主体间会自愿和有意识地合作、完成研究计划,形成复杂的互动作用,而这种互动作用就体现了互动学习。通过互动学习过程,实现本地知识、专业信息和技术在主体间的交流、传播和学习,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知识网络是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建立的基础。
三、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主体元素及其功能
1.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
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元素为区域内强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区域内地方政府。系统内各个行为主体通过互相学习、沟通建立简单的关系,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知识流动的加速,在加强区域互动和国际交流的背景下,以及强化区域创新的软硬环境对区域主要行为主体的支撑作用的前提下,形成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目标在一定地域之内具有开放边界、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区域化的动态网络结构(见下图)。
在具体的网络体系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机构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作用机理。其中高校、科研院所是区域科学研究体系,是知识的生产系统;企业是区域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的应用系统;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过程中担任区域创新资源的催化剂功能,是知识的传播系统;政府机构是区域创新的宏观调控者。在区域创新与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并非孤立,而是处于同一个网络平台上,是网络平台的一个节点,通过互动、集体学习形成一个复杂创新的网络系统。系统内各个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在交互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2.各主体元素的主要功能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的应用系统。单个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很难自主进行研究与开发,要经常与其他企业或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生产、开发和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果某个企业的创新活动为其他企业作了示范,开辟了发展的新途径,就会使其它企业加入到创新和模仿创新的行列中,整个区域和社会便会形成创新浪潮。企业是组织机构中的核心单元,是创新系统中的运动中枢,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动力强弱是制约以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运行效率乃至整个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效率的核心指标。
(2)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技术源泉。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非常重要的知识源泉,是知识的生产系统。大学主要从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学习型区域的建设提供高等技术和管理人才。学习型区域内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在区域内企业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对于一些以人才或知识为主要资本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来说,它们的成长离不开区域内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