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规范劳动制度依法调整新建企业劳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三、规范集体合同制度依法协调劳资关系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工会运动的200年的历史,证明了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有效手段。《劳动法》第三章最后三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了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劳动部还专门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这两个法律文件完整地体现了我们国家的集体合同制度。所谓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和福利等事项经过集体协商依法签订的书面协议。由此可见,集体合同确定了企业的劳动基准。签订集体合同对于协调劳资双方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门的共同促进下,全国有30多万家企业依法签订了集体合同。应当说,集体合同制度对于新建企业协调劳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就全国的情况而言,恰恰是在这类企业集体合同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据调查,新建企业之所以忽视集体合同制度,其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某些新建企业由于规模小员工人数少,认为没有签订集体合同的必要;第二,某些新建企业主对签订集体合同心存疑虑,认为集体谈判就是员工与企业闹对立;第三,大多数新建企业没有组建工会,认为没有工会就可以不签订集体合同。
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对集体合同传律制度的错误理解。首先,按照《劳动法》和《集体合同规定》的规定,是否签订集体合同与企业的规模大小与员工人数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其次,是否签订集体合同与企业成立工会与否也不存在因果关系。《集体合同规定》规定,集体合同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由此可见,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员工多少,都应当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的规定,由半数以上员工推举的代表就具有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资格。也就是说,没有组建工会的企业,也同样可以签订集体合同。那么,企业主与员工代表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否就是闹对立呢?其实不然。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和国际惯例,雇主与员工进行集体谈判必须本着合作的原则;我国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对此也作出了专门的规定。《集体合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集体协商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平等、合作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有过激的行为。”由此可见,为签订集体合同的集体协商是在法律的程序中进行的,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体现着的合作精神和温和态度。因此,我们国家的集体合同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根本不存在劳资双方对立和斗争,集体协商的“合作”原则,真正体现了集体合同是协调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和预防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的精髓。
集体合同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约定的员工个人与雇主的权利和义务而是确立本企业劳动标准。这个标准一旦确立,雇主和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全面如实地执行。对企业而言,有利于加强对员工管理;对员工而言,基本权益有章可循。就此,就避免了一些不应当发生的纠纷。签订集体合同以后,员工一方的集体谈判代表依法应当对所有员工的行为负责。从而也加强了员工内部的自我行为约束;雇主一方全面如实地执行集体合同,就可以使员工的基本权益得到相应的服务保障。再者,企业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制度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国家劳动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例如员工带薪休假制度,《劳动法》对此仅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具体的内容,对其经济性裁减人员、培训和就业、提供帮助问题在《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中就没有详尽具体的规定,如此等等,都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集体合同制度确定下来。由此可见,规范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协调好劳资双方关系,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上一篇:浅谈宽带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