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欧阳柳青 赵高彩 时间:2013-02-15
  3国家财政继续增加对大众体育的投入
  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充分建立,生产力尚不发达,市场化的体育消费比重不可能很大。对于不应当市场化的或只能半市场化的,以及市场化在短期内改革不能到位的,国家财政要给予资助。
  居民体育的消费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规模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居民家庭、个人的体育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先后选择与变化,经济对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和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的关系上。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受居民收入水平制约,而居民收入水平则与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从总体上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当然对某一具体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而言,还有体育及消费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也受到体育意识、消费意识、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体育传统、体育社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上那些经济发达、体育社会化程度较高、全民体育意识较强的国家,往往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消费支出通常占社会消遣娱乐支出的20%~40%。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不发达,加之人们体育意识不强,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我国体育消费的水平,而体育消费不到社会文化、娱乐消遣支出的10%。
  4鼓励居民预期体育消费,促进体育消费结构升级
  引导居民体育消费模式由“自我积蓄型滞后消费”逐步转向“信用支持型提前消费”,即进入消费信用化时代。建议调整政策,刺激居民体育消费,如取消一些限制性消费政策和习惯做法,稳步发展体育消费信贷。应鼓励居民体育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体育消费结构却不尽合理。体育消费当然包括消遣娱乐,但消遣娱乐绝不是体育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当前我们面临着体育消费中如何强化教育功能、增加知识含量和文化含量的问题。改革开放使广大居民的精神需求空前广泛,体育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基本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把更多的购买力投向精神文化消费领域。研究中发现:有体育消费,无体育行为(花钱买体育服装、鞋帽等,较少参加活动);有体育行为,无消费行为(老年居民多有活动,但消费水平低);无体育行为,也无消费行为等。针对以上情况,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居民把钱投向健身运动及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程度上,提倡既有运动,又有消费;既要消费,也要运动;重视活动性体育消费行为和倡导主动性体育消费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体育提高生活质量”等体育观念、消费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体育消费正逐渐成为新的热点。体育市场迅速扩大,各种经常性的体育组织不断涌现,成为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为广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积极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方便。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