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科技支撑体系的特征,系统研究了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的框架结构,并提出了构建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可持续发展 科技支撑体系 对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技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充分发挥科技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就必须增强区域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
一、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互动关系
人类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与人类社会生存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反映,本质上是伴随科技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1.人类已经历的三种文明形态
原始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此时人类掌握科技的能力极其有限,生产力水平极低,几乎完全慑服于自然威力之下,是受自然奴役的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开始探索获取最大劳动成果的途径和方法。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较为缓慢,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基本上是利用和强化自然的过程,基本保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宣告了工业文明的诞生。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果。但由此也造成人地关系失衡,对自然界的开发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生态、资源、人口等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2.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阶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文明的弊端和危害越来越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本国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人类文明也揭开了生态文明时代。
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同以往文明不同,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科技支撑体系内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传统的科技支撑体系是指有科技资源投入,经科技组织运作,产生科技产品的系统。它注重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的整合,以追求经济最大化为目标。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与传统的科技支撑体系存在显著的差异,它同时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追求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三者的协调统一。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内涵为: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国家科技政策为指导,以市场机制为协调,由科技资源投入、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系统。
2.科技支撑体系的特征
(1)前瞻性。科技支撑体系要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科技支撑。主要是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规律,通过预测可持续发展中遇到各类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进行科技研究与开发,提供支撑其发展的技术条件、技术手段,并预见未来即将出现的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需求。
(2)战略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是涉及区域整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要使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科技支撑体系要从战略的高度,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发展要求,为确定区域发展的整体目标、战略重点,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保证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3)基础性。科技支撑体系要能够为可持续发展进行基础性支撑。可持续发展有大量基础性的共性技术需求,尤其是需要各种循环经济技术,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通过一系列科学发展规划的实施加以应用推广,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技术基础。
(4)系统性。科技支撑体系要能够为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性支撑。一方面表现为科技支撑体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同时还表现为与经济、社会和环境构成相互协调的系统,保证科技支撑体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科技支撑体系的基本框架
1.科技投入体系
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科技投入体系是以促进全社会科技创新为目的,以资源投入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将有利于发挥科技财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也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的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以政府直接投入的科技投入体系,在工业化初期,由于科技投入产出的巨大不确定性和企业、社会资本的匮乏,政府利用其调动资本的能力是有效的。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科技投入从方式、形式到结构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尽快从“政府投入推动型”向“政府机制推动型”转变,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科研院校科技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为支撑,以引进外资和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2.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体系
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就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内所形成的培育和挖掘企业创新资源的社会网络体系。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企业对技术创新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要着眼于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有效的结合,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找到结合点;要着眼于依靠科技创造出更多的自主品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要引导企业家增强创新意识,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
3.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支撑系统是介于科技供需双方各行为主体之间,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提供知识流动、交换、扩散的途径与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系统。科技中介服务系统是转化区域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政府与其他创新主体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对促进科技成果从高校、科研机构到企业的转化,加强资源流动交流与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建立公正、规范的区域创新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中介服务系统将相关主体联系起来,有助于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合作、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创造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目的是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4.科技环境体系
科技环境体系是指保障和激励各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创新氛围,为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而建立的网络系统。科技创新发展的源泉不仅取决于创新资源的投入,还取决于区域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是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协同效果。
科技环境体系为资源配置提供基础性保证,从制度、文化、组织协调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为其搭建网络平台。制度环境是保障、支持和激励区域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政策、法规和制度的集成空间,是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和行动规则。文化环境体系是习俗、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是形成区域持续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资源。组织协调是以政府作为调控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积极的制度安排、舆论导向、政策宣传等措施来构建良好的调控环境,推动创新体系的整合。公共基础设施对科技创新提供持续保障能力,是开展区域创新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