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蟹产业源头论析推动江苏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3.1是否达到优选长江水系的河蟹亲本的要求,包括质量及规格,苗种生产过程能否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苗用药,整个过程由河蟹苗种质量监控机构进行全程检测监控。
    3.2产出的苗种应当通过苗种药物残留检测,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对其成活率、生产速度、抗病能力进行跟踪测定且达到规定的指标,并出具养殖方的认可证明。
    通过以上考评检测,确认河蟹优质苗种品牌厂家,并给予品牌证书。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断进行优胜劣汰,逐渐体现建设河蟹无公害优质苗种品牌的重要性、优越性,来推动该苗种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
  4提倡建设河蟹优质苗种品牌的适度规模,与商品河蟹贸易出口量的比例相协调
    开展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建设河蟹优质苗种品牌的目标为:向河蟹养殖方稳定地提供河蟹优质苗种,更多地为商品河蟹贸易出口的养殖户提供苗种上的支持。所以,建设河蟹优质苗种品牌应当适度规模,要保持此适度规模运行的稳定与有效,这需要充分发挥河蟹苗种质量监控机构的职能与作用,建立商品河蟹贸易出口的养殖苗种采购规范机制,即需要商品蟹出口的单位,其养殖的苗种应向取得优质苗种品牌的育苗单位采购,只有从产业的源头—苗种生产进行监控质量,才能确保最终产品—出口商品蟹的质量达到绿色健康安全;才能提高贸易出口合格率和出口创汇额,为确保国家食品出口的质量增加了信誉度。
    同时,取得河蟹优质苗种品牌的单位不是固定的、长期的,我们提倡的优质苗种品牌的适度规模是由限定的,是考究质量和结果的,品牌单位的限定量及苗种提供量是根据商品蟹出口量来协调配比;监控机构要经常性的对品牌单位进行考评抽查,不断地采取优胜劣汰制。正因为是优质品牌,无论从技术力量、设施条件、规范操作,还是从苗种检测结果上均是排行前列的;比如,100个单位参加考评,我们只能优选前十名,其余90个单位不是我们管辖的范围,管多了不一定管得好。所以,争创优质苗种品牌是符合市场激励机制规律的,品牌单位是随着周期性的考评检测结果的差异而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商品蟹出口方与优质苗种品牌供苗方,也会经常的沟通协调,双方均有选择对方的权利与空间,体现品牌苗种的优质、高价,从而推动出口商品蟹的优质、高价及丰富市场。总之,适度规模的河蟹优质苗种品牌的建设要与商品河蟹贸易出口量的比例相协调,要具有管理稳定性、效益显著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促进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创汇能力及经济效益,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建议解决河蟹种质应采取的对策
    近年来,河蟹天然资源衰竭,种苗业“鱼龙混杂”现象普遍,河蟹产业物流紊乱,给河蟹种质问题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以至影响最终商品蟹的食用价值与经济效益。解决目前河蟹种质面临的劣境,应采取以下对策。
    5. 1明确指导思想
    以优质、高产、高效为主要宗旨,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指标,从河蟹种质这一源头开始,大力建设各生产环节相互关联、互动的生产体系。
  5.2优异种质发掘和创新
    一是进行长江水系河蟹基因资源的发掘,优选大规格亲蟹,实行雌雄亲本异地交配,建立长江水系河蟹种质库。二是进行优良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充分发挥科技力量,以创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品牌。
    5.3保护河蟹天然资源
    建议对长江中下游的河蟹亲蟹实行禁捕、监督管理,并要领悟到保护河蟹天然资源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提倡实施纯长江水系河蟹优质品牌苗种的人工增殖放流,修复长江河蟹生态环境,避免对遗传背景不明的人工养殖苗种的放流。
    5.4建立河蟹种源产业
    5.4.1建立中华绒鳌蟹良种大批量生产关键技术和社会保障体系,制订一系列管理技术措施,对生产规模小、家庭作坊多、基础设施差、生产条件落后、缺乏规范化管理、无证经营多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变。
    5.4.2种源产业保障技术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发展河蟹良种纯度检测与维护技术,建立选育河蟹良种的“遗传身份证”分子标论。
    5.4.3创建河蟹产业物流中心和信息智能系统化技术,以达到控制养殖过程中的标准和质量。
    为之,河蟹种质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的投人和政策的导向,需要科技工作者的耐得住寂寞的奉献,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产业界的配合和支持,其过程将任重而道远,设法解决河蟹种质问题是推动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省河蟹产业涉及育苗、育种、养成、成品加工及相关服务等环节,但该产业的源头—苗种生产,已逐渐被行家作为推动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开展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建立苗种品牌及提高种质的规范管理及技术措施需逐渐赋予实施,为推动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出谋划策。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