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信息化经济与工业化经济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基础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计算机和传媒等技术发展基础上,信息化对传统工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同时,信息化在工业化提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之上,也为工业化的延续开辟了新的道路。
18世纪中叶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发展方式的出现,也标志着社会进入工业化。工业化第一个阶段(1782--1845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阶段(1845-1892)以铁路运输技术和炼钢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以上两个阶段常被视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892-1948)以电、化工技术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带来交通运输的大发展以及小汽车和电动火车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1948年至今)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而正是在这一阶段,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其高能耗、高消费的缺点充分显露。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匾乏和社会贫富分化等成为传统工业化发展的极大障碍。此时信息化悄然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出现T“反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 ) ",工业地位下降。在计算机和传媒技术的推动下,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步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常从一个国家信息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去衡量。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的过程,两者仍有诸多方面的区别,其中主要区别有:
1形成的墓础不同
工业化产生于蒸汽机技术,而信息化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世界工业化进程己近250年,从18世纪中叶,在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厂手工业的变革。1784年,蒸汽机应用于纺织工业。从此,大机器生产摆脱了对自然力的过分依赖状况,集中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化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引发了冶金、机械制造、采煤和交通运输的大发展,从而使许多国家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进入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群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今天,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人类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障碍提供了先进的手段,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并向创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前进。
2信息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工业化时代信息是生产的要素之一,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不仅是一项生产要素,而己成为生产的支柱和主要产品。
在工业化时代,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工农业生产和服务业。此时,信息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生产的必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曾经做过这样的估算:在1948—1982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3.2%,由于科技进步而获得的份额高达85%,而只有15%是依靠增加资本、设备取得的。在依靠科技进步获得的85%中,50%是由技术革新创造的,35%则是来源于提高教育水平即提高劳动者素质获得的。到了二十世纪末,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步入信息化社会,科技进步贡献 率己提高到50%以上。由此可以说,信息化是工业化在更高科技水平下的对工业化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更新,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构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3.生产过程不同
工业化经济生产过程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消耗上,而信息化经济生产过程是建立在知识应用和智能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在工业化社会,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有了大幅度上升,开始向大自然大量索取,尤其是机器大生产的发展为这种索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走向了掠夺式的索取,因此资源的大量消耗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