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钟读仁 时间:2013-02-15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他指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这是中国的国情,“工业的发展,商品的和其它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之上认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业发展了就不会拖现代化的后腿,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就会解决邓小平从国情出发,从农村开始,寻求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这些做法,改变了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重新回到了列宁晚年的探索上,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新的突破。

    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富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找到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正确途径。他认为,农业本身的问题,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明确指出:“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把家庭承包引人集体经济,实现了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代替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扫除了长期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农民有了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劳动的付出与经营直接挂钩,农民通过诚实劳动见到了利益,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农村改革因广大农民的踊跃参加而获得了根本推动力;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因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邓小平认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的基础上,必须把农业的发展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邓小平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放到了科教兴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邓小平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他认为,随着农村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部门“几亿人口搞饭吃’,门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他指出:“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很好的出路……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带动农村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这样一个发展战略,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找到了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小农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历史性难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小平为我党制定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不仅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也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几十年苦苦探索的难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运用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题。江泽民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此他指出,“必须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不动摇”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在世纪交替、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果断提出“三个不动摇的思想,抓住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决心和驾驭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略思维能力。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实际,从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解决农产品市场问题出发,提出了科教兴农的战略决策。认为追踪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开展农业科技革命、解决农业发展带来重大突破的课题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认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在总结我国和世界农业发展经验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这在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和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超负荷的耕种和无计划的开垦,严重破坏了农业环境,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最终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此,江泽民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这一战略思想,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国情的实际需要,体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