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落后国家的干预偏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任治君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宏观调控 国家干预 相对信息能力 落后国家 发达国家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强化成为必然。国家干预的加强除了减少社会交易费用和克服市场缺陷以外,压缩、减少负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相对信息能力较大,因此可以而且应该选择较多的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以使个体弱势转变为集体优势,以应对发达国家的卜体优势。就干预的可行性来说,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在制造比较优势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具有比较优势。
  有关国家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始于1930年代,但宏观调控理论的真正发展和国家干预的普遍实施则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趣的是,从整个国家干预的实践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普遍多于发达国家,而且其干预的强度也要大于发达国家,也就是说,落后国家存在着干预偏好的问题。本文拟从政府干预强化的一般趋势、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的特殊性、历史上后进国家的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探讨落后国家的干预偏好。
  一、政府千预强化的一般趋势
    经济学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遍主张更小的政府、更少的干预、更低的税收、更少的公共开支,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将这句话改成尽量小的政府、尽量少的干预、尽量低的税收、尽量少的公共开支,那也许是正确的,因为这里有个成本收益问题。所谓小政府,也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或者说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在实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公共服务需求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公共服务机构,也就是政府,一直都在膨胀着,而公共收支的加速增长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战后的历史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开支的历史足以表明,政府越来越大,税收越来越多,公共开支也越来越多。当然,这是一个历史总趋势,并不排除在某一时期存在相反的情况。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主张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这一主张有悖于历史和现实。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它反映着这样一种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一系列的矛盾激化,如生产会化的发展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资本有限投资能力与巨大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调控范围有限的矛盾,等等,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进行着适应性的调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是必要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略地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资本主义有旧式资本主义与新式资本主义之分,战前为自由资本主义(实际上,两战之间已经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战后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反对一切形式国家干预的主张,就其本质而言,只不过是对斯密放任自流教条的回归,对旧式资本主义体制的回归。但显而易见的是,新自由主义不仅不符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更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从好的方面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所谓“转型”国家,依照新自由主义的处方,或依据补课论,按照旧式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革和运行,在最好的情况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也有三、四十年(因为自由资本主义是19世纪的事情,而两战之间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是1930年代之后开始的)。他们虽然存在后发优势,但这种所谓的优势至多也只能是二流甚或三流优势,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先进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使得发展中国家即使存在后发优势,也难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因此,即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借鉴的也绝不是旧式资本主义的做法,绝不是新自由主义期望的做法,而是新式资本主义的做法,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做法,也就是在借助市场机制、市场力量的同时,强化国家干预。有人认为,随着1980年代初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特别是滞胀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衰落,现代货币学派、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繁忙兴旺,国家干预弱化了。可事实并非如此。私有化并不完全是我们所理解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只不过是将少量股票出让给私人,国家仍然是绝对的大股东和控股者:凯恩斯主义也并未从宏观经济舞台上消失,国家只是将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结合起来。国家干预的工具和内容十分广泛,国有企业仅仅是其表现之一,就算是彼私有化等于此私有化,那也得不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干预退缩的结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面对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不得不做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且,随着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实力的世界性膨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经济活动超越了国界,跨越了一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范围。对此,莱斯特·瑟罗也认为,“全球性经济造成了国家的政治机构及国家的经济控制政策与必须控制的国际经济力量之间的根本性分离。全球性经济创造出了一个不再是由国家政策主导经济力量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超越国家的地缘经济力量主导国家经济政策的世界。国际化的发展使得国家政府失去了许多传统的经济控制手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须继续做出调整,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除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人分配政策等宏观领域传统调控工具的不断完善和更加娴熟的运用以外,1970年代末那些在二战后大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却实行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同时,还出现了适应要素国际流动的宏观调控的国际工具—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七国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又被称为国际经济协调。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国际协调、联合干预还与公司跨国并购活动有关。198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的公司跨国并购活动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以世界为舞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方面,同一公司可以看作是由多国组成的,由于失去了国籍,又可称之为世界公司(这与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后者是有国籍的,是某一个国家的公司在其他国家设立的子公司);另一方面,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实际上是水平分工,是零部件之间的分工,各国之间的分工为各世界公司之间以及世界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分工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要想单独干预这些没有国籍的公司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国际协调、联合干预就成为必然,而且比跨国公司时代更加必要。此外,WTO成立以后,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滥用保护条款,这也是典型的国家干预,是借助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国家干预。
    考虑到贸易乘数效应,国家借助国际经济组织这一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其作用与意义远胜于国有企业的存在,这是国家干预强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当然,在发达国家,并不是在所有领域、所有方面国家干预都在加强,但总体上,国家干预处于不断强化的趋势。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的特殊性
    既然国家干预的强化是一般趋势,发展中国家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还有其特殊性。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是明显的,这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也表现在国内经济方面。在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都大量地建立国有企业,中央集权、计划经济、长官意志,处处体现着国家干预的影子。
    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现象普遍地、长期地存在,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论点,但全球发展中国家有100多个,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做着相同的事情且乐此不疲?这至少说明国家干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陈东琪先生在《财贸经济》1999年第6期《现代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政府》一文中有一节讨论发展中国家政府作用的定位问题,这一讨论很有意义,我们照录如下:

    在中国,对这个问题的较早讨论是樊纲教授发表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的足位”一文。樊纲注意到,发畏中国家的政府是否应该或者能够比一般意义上的政府,特别是比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多发挥一块”作用,关键要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拥有“多一块”信息或知识,而一切关于东亚国家“集体行为”或政府作用的争论,都是假足政府可以在体制转型、在发畏战略上集中各种知识和信息,然后制足出相应的政策,利用政府(通过政府)的特殊权力加以贯彻,使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一些。实际上,这个假定的真实性存在一些问题,从“多一块知识”推论出“多一块作用”的观点要大打折扣,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具有的知识、信息和政策操作技术的优势相对要少一些,所以“集体行为”或政府的直接领导与干预的作用要小一些,而由市场选择的领域却很大。当然,从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政府千预程度的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因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决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不仅要处理“如何加速”(包括发展速度、结构调整和制度转换等)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在同发达国家竟争时存在的因先天不足而带来的“不平等竞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市场自发演进,势必支付更长的时间代价。但是,在加进政府作用后,演进的时间可以缩短,代价可以减少。
    所以,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多一些政府作用”是可以接受的。随着转型期的结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干预的“多一块作用”应当逐渐消失。这样,从制度和发展角度来理解的关于政府的“特殊作用”就会消失,剩下的是“一般作用”了。
    我们同意陈东琪先生的观点,但对于樊纲教授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多一块作用”取决于“多一块知识”的观点则认为很有讨论的必要。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程度取决于政府掌握的信息量和知识量。这种观点,放在一国之内考察也许是正确的,但若放到国际范围内考察却不尽然。与发达国家的政府相比较,发展中国家政府所拥有的信息量和知识量肯定要少一些,但这并不说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干预就应该少于发达国家,或者说,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强度并不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的绝对数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就平均水平而言,国民素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也应该承认,发展中国家出众的人才也很多。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国民之间的素质差距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国民之间的素质差距。这种差距在我们分析发展中国家政府定位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