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第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扶贫移民、林业生态、流域综合、节水灌溉、土地整理、人饮解困等重点工程。加大了财政反哺农业的力度,畜牧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十一五”以来,全区投入资金3.82亿元,新增能繁母牛 4.35万头,能繁母羊46.2万只。2009年末,全区牛、羊存栏分别为92.7万头、65.61万只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60.31亿元,其中草食畜禽产值5.5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9.2%。加大了扶贫移民的力度,建设了8个移民新村,共搬迁6000多人,使贫困山区的农民向城镇逐步转移,形成了农民下山、林草牧上山的良好态势。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转移劳动力36000多人,培训劳动力38000多人,提高了农民非农产业的收入比例。
第二,加强产业宏观调控和引导,结合“生态扶贫”行动,对全区土焦、铅锌矿行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取缔了53个铅锌矿企业,集中扶优扶强,形成煤炭、电力、化工、畜牧四大优势产业,并向企业规模化、布局园区化、产业链条化的态势发展。现已拥有总资产超亿元的公司35户,全区现有各类注册工业企业1300户,资产总计17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户。涌现出了如力帆骏马民营工业园区、金河化工公司等经济园区和优秀民营企业。
第三,以弘扬特色文化为支点,带动文化旅游、教育、交通、商贸等三产经济的繁荣振兴。以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草海等为核心品牌,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正成为一项“朝阳产业”发展壮大。
三、以全面创优环境为突破,打造经济强势增长的平台
一是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制订出台了引进资金和项目的鼓励政策,对新进项目企业在用地、立项、资金、审批等各个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二是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力度,对干扰、影响企业发展
生存的人和事严肃处理。三是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一律实行上门服务,一条龙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引进企业,壮大企业,实现地企双赢,推进了试验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后期毕节试验区积极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省里及国家相关部委对试验区支持的机遇,继续推进循环发展,全力打造煤电化、生态畜牧、旅游四大产业基地,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旅游业、特色城镇化四项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继续以煤水资源为依托,建设新型煤电化工基地。煤炭开发方面,继续引进有实力、守信誉,能扎根地方经济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好已投资运营的水火电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积极争取再建成一批大型水、火电项目,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威宁县马铃薯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山区建设生态畜牧基地为重点,牛羊养殖公司、中药材有限公司、核桃饮料业公司、淀粉厂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以彝族风情文化、喀期特地形为重点,开发建设特色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投资,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形成特色风情旅游品牌。四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县城和卫星城镇为主,建成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文化品牌城市。
参考文献:
[1]《在跨越发展中谱写华章——毕节试验区建立22周年回顾与展望》,中共毕节地委书记 秦如培 中共毕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张吉勇
[2] 2009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