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中国现代化目标内涵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明辉 时间:2013-02-15
    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于处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按部就班地从农业经济时代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否则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只会进一步拉大。对我国而言,明智的选择就是将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协调推进,实现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国才不会与发展知识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失之交臂。为此,一方面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知识含量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则要用工业化支撑信息化,为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和市场。如此看来,面向知识经济,中国的发展,第二次现代化的实现,大体将要经历以工业化为主、工业化向知识化过渡和以知识化为主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是以工业化为主井创造条件积极向知识化逐步过渡的阶段,我们必须将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的任务与第二次现代化的任务同时承担起来。依笔者的设想,我们在这一阶段可以采取的主要举措,大体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首先是要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更新关于现代化内涵的传统观念,确立积极实施第二次现代化的新观念,努力做到将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协调推进,使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第二,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和海洋科学技术等高新科技群,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华民族要在这种激烈竞争中实现强国之梦,必须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首先是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1世纪的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的发展应成为相当时期内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一市场机会必须紧紧抓住。同时,要积极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选择那些能带动全局、产业关联度大、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作为重点突破口,集中力量,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强化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尽管我们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但目前传统产业的技术基础仍然相当薄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竟争,而且制约着今后的发展。因此,运用高新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是当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也可以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方面的任务固然比较艰巨,但巨大的潜力也惫味着光明的前景。我们必须也完全能够做好知识经济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
  第四,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队伍。目前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竟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特别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科技的载体是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无论从当前情况还是从今后长远发展看,我们都必须进一步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要把培养、吸引、利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国是人口大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们的一大优势。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众多人口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必将大大加速我国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步伐。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