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劳动的新特点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利民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当代劳动 科学劳动 管理劳动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人类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科学劳动对生产力发展贡献越来越大,奢理劳动成为不可或缺的劳动,服务劳动地位日显突出,精种劳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脑力劳动成为主力军。因此,认真研究、不断深化对当代劳动新特点的认识具有现实的忿义。
    1876年,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1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由于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单位商品中包含的活劳动大大减少,转移来的物化劳动部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单位商品中的活劳动部分中脑力劳动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同时,随着劳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劳动紧密度加强,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综合分析,现代劳动已经凸显以下五大新特点。
    一、科学劳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发动机”
    科学劳动是指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高级脑力劳动。从历史生产实践的过程看,人们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不断地创造和运用生产工具并寻求新的劳动对象,“人们在创造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客观规律,这种在劳动过程中寻求规律的思考就是脑力劳动,也是科学劳动的开端。科学劳动应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客观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这是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具、手段、工艺,并培养劳动者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并运用它们来进行生产活动,这是由科学到技术再由技术到生产的应用过程,是由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变过程。在资本主义初期,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体系过渡,体力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确实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以力学、电磁学、电子计算机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和遗传工程为标志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脑力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逐步起着主导作用,其中科学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劳动既可创造新价值,并且在新价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可以转移旧价值,其中不仅可以转移一般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还包括由积累的科学知识的价值转移来的部分和先进技术设备转移来的价值部分,这使得在单位商品中,转移来的旧价值部分增多了,新创造的价值部分相对地减少了。在单位新创造的价值中,表现为体力劳动创造的部分减少了,脑力劳动创造的部分都大大增加了。100多年前,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这就是说,商品价值中较少的部分取决于工人的直接劳动,而较多的部分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也就是来自科学劳动的作用。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推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普通劳动所望尘莫及的。现在同样多的活劳动能够创造出价值比过去多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多的产品,现在一块小小的电子芯片的价值比过去几十艘船所运物品的价值还要多,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往往以级数式地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率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谁就能够把握先机,占优取胜。科学技术对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因此,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竟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企业竞争、竞争中的企业追逐先进的科学技术,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合力。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发动机”。
    二、管理劳动已经成为提高劳动效率的“推动器”
    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在简单手工企业生产状态下,不需要专人管理。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工场手工业被拥有上百、上千甚至上万多工人的工厂所取代,组织管理就如同指挥那样至关重要。企业规模越大,内部分工就越细,就越来越需要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能否盈利,企业盈利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产品低成本且适销对路。这些外部的压力迫使企业在组织生产、供应、销售及研发等过程中,要做到科学管理、周密安排、协调有序、运转高效,把各种生产费用降到最低,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使产品质优价廉。因此,一个企业经营得好坏,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整个社会看,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统一的有机体,要使这一有机体正常运行,必须在各个环节上都能有序配合与协作。宏观经济是否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各种利益是否公平合理,生态环境能否保持洁净平衡,不能靠一个人,也不能靠一个企业,要靠国家的宏观调控,要靠政府的公共管理。比如城市管理,只要一天不扫地、不清垃圾,垃圾随地可见。如果一周没有人清理垃圾,势必垃圾围城并将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几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波,无数企业因此破产,韩国、印尼、泰国等亚洲多国经济受到重创,个别国家金融濒临崩溃,波及全球。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宏观调控失误造成的血的教训。因此,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对社会和企业生产与再生产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控制和监督。从管理劳动的角度看,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的社会,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越高。管理者要胜任工作,他们不仅要具备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获取现代化信息的手段,如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等,要具备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相关知识,如对市场的预测、分析、博弈、运筹等,还要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和团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还要善于组织科技、体制和理论创新,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前进。这里管理劳动已经不是一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劳动虽然不一定直接参与具体的生产过程,但它能把方方面面的生产要素合理地整合为一体,达到以最小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管理劳动一方面是一种参与价值增值的复杂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推动器”。

    三、服务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器”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服务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例还比较小,且发展得很不成熟。马克思虽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约占70%,产值约占GDP的fi0-70%,就业比重甚至高达$0%,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由第一、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发展成为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现代服务劳动包括:(1)生产性服务劳动,如运输、维修、仓储、生产通讯、咨询等,即主要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组织和活动;(2)生活消费性服务劳动,如餐饮、旅游、影视、文娱等;(3)经济性服务劳动,如商业、金融业等;(4)社会性服务劳动,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特别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信息、网络服务等;(5)公共服务劳动,如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6)政府提供的交易性的环保、生态以及有关政府工作等服务劳动。上述现代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服务劳动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现代服务业中绝大部分是掌握了现代科技的现代服务劳动,它们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已不再是“微不足道”,不能“置之不理”。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连接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社会整体劳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人们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企业的经营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就无法正常运转,社会财富就无法增长,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显而易见,服务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保障。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