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价值”概念的几种界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伟龙 时间:2013-02-15
    马克思还以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解开了“货币之谜”。指出货币不过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个商品在货币商品上面的价值表现就是商品的货币形态或它的价格。马克思举出了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各种商品,论述了货币最后由贵金属金和银充当的必然性,考察了货币单位的演变,阐述了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与商品流通的辨证关系,并揭开了商品拜物教之谜。“谁都知道—即使他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商品具有同它们使用价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鲜明对照的、共同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做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来没有打算做的事情:指明这种货币形式的起源,就是说,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谜就会随着消失”。
    由于我们考察的对象是“价值”的概念,所以,在这里不打算将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介绍个遍,而主要介绍关于价值、交换价值、货币和价格这几个范畴的内涵及联系的一些论述。下面就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特点作些概括:
    第一,严格遵循“第一种意义的‘价值’概念”起源及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有所发展,明确地区分了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这砚个范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紧紧围绕着“交换比例如何确定”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遵循前人在价值问题研究上的思想足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终于集各大家于一身,将劳动价值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沿袭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方法,回答交换进行的基础。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伦理学》中曾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极具天才的见解,尽管他并未使用“价值”一词。亚里士多德指出,5张床一1间屋和5张床二若干货币没有本质的不同。从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见解中,其实企图揭示的是两种不同商品能互相交换的基础。尽管商品的交换是非常普遍、十分平常的经济现象,然而,作为经济学必须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回答,这是一门学问的基本任务。这里还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若我们认可亚里士多德对两种不同商品互相交换用“划等号”(5张床二1间屋)来表述的话,我们就必须寻找等号两边相同的东西,而这种相同的东西具有可通约性。“没有等同性,就不可能交换;没有可通约性,就不可能等同。”
    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在价值问题的见解非常赞赏,甚至称他的这些见解为“天才”的见解。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他进一步地探讨并回答了交换进行的基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马克思导向了价值理论的更深层次,马克思认识到价值首先必须是交换等式的等价物,一种等同且可通约的东西,其实这是任何一个价值理论首先必须通过的一个试金石。进一步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并且提出了劳动二重性,通过抽象劳动这一范畴说明了劳动如何通过上述那一个试金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而配第、斯密和李嘉图等声称的以劳动衡量一物价值的主张由于没能指出价值的实体是劳动,而只是主张用劳动作为价值衡量的尺度,这严格地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
    第砚,马克思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本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格是交换价值的特殊形式,在逻辑上和历史上都要慢行于价值。同时,指出并阐明了“价值规律”这一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规律;正是在价值的步步指引下,科学地将剩余(价值)的研究转向生产领域,从而最终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为人类社会进人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另外,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对其他经济范畴如利息、资本等的界定和对生产过程的分析上都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三、第三种意义的“价值”概念
    我们知道,价值理论向来被公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处于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但我们也注意到,现代主流经济学首要探讨的是均衡价格,对整个新古典经济学体系来讲,需要的且仅仅需要的就是均衡价格。均衡是新古典经济学一个极其关键的概念,新古典经济学最后通过一般均衡理论论证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及最优性,借助数学的严谨性试图证明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是美好的、合理的,且能够在人类历史上永恒存在。
    均衡价格论依赖一些严格的假设,将效用论和供求论结合起来,通过供需曲线的交点得出一“均衡价格”。也许在以下两个方面同“第一种意义的‘价值’概念”存在联系:第一,它也是对确定交换比例的一个解决;第二,它类似于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或马克思的“价值规律”里价格波动的中心。但即便在上述两点上同价值理论概念有所联系,但不论是从其概念名称上,还是从其分析、论证方法上,都同前两种意义的“价值”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均衡价格不能是严格意义上的“价值”概念。
    但是,一方面由于均衡价格论在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起着类似于“第一种意义的‘价值’概念”对政治经济学体系同样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均衡价格论将“价值”和“价格”看出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词语,所以,有时新古典经济学家也声称他们也有“价值理论”,在他们看来,均衡价格论就是他们的价值论,同时价值就是价格,甚至说价格是比价值更一般的范畴。所以,在此将以新古典经济学均衡价格论为典型代表的将“价格”认为是“价值”的这样一种特殊的“价值”概念界定为“第三种意义的‘价值’概念”。
  四、结论
    我们首先受到的教育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商品二重性到劳动二重性再到价值形式的探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同时支出的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方面“、“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深埋脑底。然而,一旦开始接触其他“价值”理论时.我们总有点“茫然若失”的感觉。举例来说,非劳动价值理论大多认为“价值是物对人的效用”,坚持劳动价值论者大多只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再附上“价值表示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以马克思及《资本论》为引。这样一来,后者似乎更缺乏说服力,因为其将“价值”明确规定为“劳动”实已无讨论余地;而前者却首先探讨“价值”,认为“价值”来源于效用,从而推出“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都参与创造效用必然亦创造“价值”,这样的推理颇为严密并似乎很具说服力。
    不过,通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笔者不但区分了不同价值观点里主张的价值源泉,而且发现不同的价值源泉主张往往对应着对“价值”概念使用的不同意义。但是,透过纷呈繁杂的价值理论,不难发现,本文第一、第二种意义的“价值”概念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价值概念,它们具有下列几个共同点:(1)回答交换成立的依据;(2)说明货币、价格范畴及指出调节价格波动的规律;(3)揭示其它经济范畴如资本、利润、利息、地租、工资等的性质;(4)揭示国民财富的来源。不同的是,第一种意义的“价值“概念尚处于认识的起始阶段,尚未能抵达价值概念的较深层方面,不过这也同时留给后继者追寻前人思想的轨迹;而第二种意义的“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严格遵循第一种意义的“价值”概念关于价值的起源及要解决的问题继续深化和推进,最终将价值实体定位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上。如果在经济行为和理论已空前发展的今天,不彻底理解价值问题的起源及要解决的问题就容易混淆“价值”和“价格”、混淆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甚至得出“‘价值’是冗余的”,从而认为应该摈弃劳动价值论等不合理的结论和主张。最后,正如前面指出的,如果关于价值的起源及要解决地问题得到更好的探讨并能达成一致的话,价值理论也许会少一些混乱而多一些共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