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论析大众历史观与新财富观的基础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2、从社会角度讲,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和大众史观基础上的财富观有利于经济走出低工资陷阱,步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既然财富创造的主体是劳动大众,劳动大众的人力资本状况就和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对劳动力实行毫无限制的剥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了资本对劳动的掠夺性使用造成的劳动者患职业病、寿命减短、身高降低、智力衰退等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到了12岁的英国童工不知道有英国,15岁的英国童工不知道有伦敦。正如对土地的掠夺开发会使地力枯竭一样,对劳动力的掠夺性使用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枯竭。
即便为了资本家整体剥削的需要也应该限制资本毫无顾忌地使用劳动力。马克思之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立法、行政监督、社会保障制度等保护了劳动力,使万恶的资本主义变成了健康的资本主义。
劳动大众的人力资本状况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在社会总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马克思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认为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社会总需求无法容纳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因而经济危机不可避免。马克思身故后的经济危机也确实证明了马克思的预言。资本主义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提高工资和增加政府支出扩大社会总需求。这在罗斯福新政措施中体现的极为明显。
中国今天很多产业,例如外向型的加工贸易,还在走低工资政策道路,这无疑是在重蹈早期资本主义的覆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列举了那些为低工资政策辩护的观点:“高教会新教牧师唐森,曾十分露骨地颂扬贫困是财富的必要条件。‘用法律来强制劳动,会引起过多的麻烦、暴力和叫嚣,而饥饿不仅是和平的、无声的和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且是刺激勤勉和劳动的最自然的动力,会唤起最大的干劲。’”这种对低工资政策的极端辩护当然不会被当代经济学者们所接受。早期资本主义所显示的社会需求不足,人力资本下降,雇佣工人生活悲惨,奢侈消费膨胀导致的经济结构畸形无一不是低工资陷阱的结果。今天要倡导可持续发展,不但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应重视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发展。
要使经济进入人力资本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不但要在分配方面保护雇佣劳动者,而且要在教育上照顾劳动大众。1989年3月23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访的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时说:“我们在10年中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邓小平提出这一看法距今已经十八年了,但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中国变成世界加工厂,没有在知识经济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究其原因仍然是我们的人力资本状况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