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深化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根源和现实目的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二)马克思研究“价值创造”的目的。由上可以明白,马克思根据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需要,从财富创造过程中抽象出价值的创造过程,.目的是要从价值关系和价值创造分析中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正是基于上述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结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深刻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论曾被恩格斯誉为马克思一生当中两大发现之一。剩余价值论认为,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的普遍形式,甚至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劳动力所有者只有通过被资本家雇佣,才能成为现实工人,因而工人的劳动实质是雇佣劳动。第二,作为商品的劳动力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就是它具有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第三,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使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这个价值差额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即剩余价值。第四,资本家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不变资本在改变其自身物质形态中不增殖其价值,只转移其旧价值;而可变资本在以劳动力方式使用时既生产出了劳动力的价值,又生产出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实质上是可变资本带来的。第四,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也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也就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深化的剩余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而马克思当年创立的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正在于揭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为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提供理论根据。
(三)当今深化或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目的。今天,深化劳动价值论就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的特点,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掌握真谛的基础上绘予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具体性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因劳动的内涵外延的变化所引发的。劳动的内涵外延的变化在上述现代生产方式变化中已经具体地说明了。一般劳动具体化的主要形式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必取一定社会形式,是为生产方式。根据传统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内容,结合现代生产方式特点,在创新思维上,笔者曾撰文尝识性地提出如下看法:一是一切生产或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二是活的整体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三是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在整体劳动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四是劳动者成为有产者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是凡参与财富创造的生产要素所有者都有权获得相应报酬。
在了解上述创新尝试的同时,还要继续澄清“财富创造”与“价值创造”的区别。只有基于这些,我们才能深刻地或较深刻地理解今天党中央号召我们深化杜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目的。
我国目前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原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这些阶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基于当代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的特点和目前的社会各阶层状况,鉴于“财富创造”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区别,当前深化或创新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整合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调动各阶层成员的积极性,使其在各自的劳动岗位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上一篇:论析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下一篇:论析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