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关于价值概念的几个问题—与张昆仑教授商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关柏春 时间:2013-02-15
    假设,我有幸和张教授一起参加了铺设电缆的工程,工作任务是挖电缆沟,工程建设方按挖掘的长度支付报酬。张教授投资10万元钱买了一个掘沟机,每天挖掘100米(张教授暂时屈就一下,做一点操纵机械的劳动),每天挣1000元;我花10元钱买了一把铁锹,一天挖掘10米,每天挣100元。张教授投资10万元,每天比我多挣900元。对于我所得的100元,谁也不会提出什么疑问。但是,对于张教授多得的那个900元,那些所谓有学问的学者们可能就要发问了,你挣那么多,是怎么来的?那么,你如何回答呢?是劳动创造的,还是机器创造的?张教授可能会说这是我的劳动创造的,但是我也担心张教授觉得自己仅仅是拉一拉操纵杆或者按一按电钮,这些算不了什么,实际都是机器在劳动,价值是由机器创造的。如果张教授做了后一种回答,那我的看法和张教授的看法就是完全不同的。我以为,一切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掘沟机不创造价值,张教授多得的900元是劳动创造的。当然,这不是说投资就没有意义了,投资当然有意义,张教授比我多投人99990元,结果每天比我多收人了900元,你能说投资没有意义吗?但是,它有什么意义呢?劳动者向生产过程投人一定量资金,购买了机器设备,那么他的技术装备水平就得到了提高,从而就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就会创造出较多的价值。在这里,投人资金只是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但是,投人资金的意义仅仅就在这里;资金并不创造价值,较多的价值还是由劳动创造的。张教授多得的那个900元就是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而在单位时间内多创造出的那一部分价值。很显然,张教授每天多得的900元是自己通过劳动创造的,并非占有了他人的劳动,他的10万元仅仅作为生产要素而已,并未发挥资本的功能。

    当然,上面我们说得比较简单,说劳动者投人资金之后直接改变了自己个人的劳动条件,但是实际投资情况是很复杂的。实际上,劳动者也许是把资金投给了自己所在的企业,如果是这样就平均地提高了企业中各个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或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而不是提高了他单个人的劳动生产力水平。这还是假设把资金投给本企业时的情况,如果投给了另外一个企业,这笔资金的投人与自己劳动条件的改善就完全没有关系了;如果是存入银行、那就根本看不到使用到哪里去了。但是,无论经济现象具有怎样迷人的色彩,只要我们不被现象所迷惑,就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正是科学活动的意义之所在。劳动者投人资金以后,不管是怎样使用的,也不管是使用到哪里去了,本质上都是提高了他个人的劳动生产力,从而能够使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投资和使用投资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实际上很有可能会这样,张教授虽然有储蓄,但不会操纵掘沟机,他是用铁锹挖掘的,我虽然没有多少存款,但是会驾驶掘沟机,我到银行贷款买了掘沟机,开着掘沟机参加工程了。张教授参与储蓄了,他一边劳动,一边得到了“利息”收人,我使用了别人的资金也是优化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收人也会增加,在还本付息之后还是比单纯用铁锹多收人了一些,投人资金的和使用资金的都增收了,双方都受益了。
    严格来说,资金不会贡献,机器也不会贡献,“贡献”是主体的行为,是人的行为。张教授取得了劳动收人,但是当期没有消费,而是把消费时间推迟了,他储蓄起来支援了经济建设,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创造了较多价值,这是张教授本人的贡献。他得到的利息从实质上说是由他的劳动创造的,从形式上说也可以叫做对他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在这里,在自己使用物质要素的时候是提高了自己的劳动生产力,从而能够使自己创造较多的价值,得到较多收人;在储蓄的条件下是做贡献了,为别人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自己则延迟消费了,仅仅获得一些延迟消费的补偿而已。使用别人的资金,是优化利用了资源,客观上改善了自己的劳动条件,从而使自己创造了较多价值,并且多得了收人。劳动者投人资金仅仅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已,自己使用时有利于自己,别人使用时(或使用别人的资金时)既有利于别人,也有利于自己。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能够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在这里,投入资金的和使用资金的都受益了,怎么能说它是资本呢?剥削指的是通过垄断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这里既没有对于生产资料的垄断,也没有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怎么会有剥削呢?
    马克思只是说过,资本家的资本收人是剥削收人,但是马克思从来就没有说过劳动者的资本收人也是剥削收人,所有的投资收人都是“剥削”,这是强加给马克思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是得不出这样的结论的。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阶段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是根本不同的。在马克思那时候得到资本收人的都是资本家,而我们今日社会得到资本收人的都是劳动者。劳动者得到的资本收人和资本家所得资本收人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我们应当结合今日社会的实际做出新的概括,而不能用马克思那个时代的结论说明今日社会的现实。张教授的认识不符合今日社会的实际,把它强加给马克思,然后说马克思解决不了今日社会的问题,这个逻辑是不能成立的。
    张教授还提出了一个商品按“6成”价值出卖的问题,意思是说如果消费者只认可价值的“6成”,商品就只能按“6成”价格出卖。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你怎么能够判断出消费者认可的就是“6成”呢?第二,你按“6成”支付,但是卖者能否让出呢?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商品交换要以互相尊重对方的意志为前提,对于商品的价格,或对于商品的买与卖,你能单方面说了算吗?第三,你说“6成”,那后面就有原本那个“10成”,但是,那个“10成”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你能证明它是客观的吗?价值是捉摸不定的,张教授怎么能认为价值是一种可捉摸的东西呢?价值是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然而它是隐藏在价值表现形式背后的一种秘密,但是经济学家洛里亚却以为价值指的是实际上交换中那种“确定”的东西,洛里亚的理解不符合价值的本意。想当年,恩格斯曾经带着嘲讽的口吻批评了洛里亚对价值的那种理解;现在看来用恩格斯对洛里亚的批评来批评张教授也是适用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张教授提出的所谓的问题本来都是不存在的,张教授从不存在的问题出发,认为传统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出现问题了,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价值概念,即“广义价值概念”。很显然,他从不存在的问题出发否定传统价值概念是不能成立的。那么,他提出的所谓广义价值概念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这样说明的,“价值就是对于稀缺的使用价值进行占有及消费的有偿性。”张教授认为,商品首先要具有使用价值,同时还要具备稀缺性,在张教授的价值概念中,劳动被排斥掉了。但是,没有劳动,怎么会有价值呢?他提出广义价值概念实质上就离开了劳动价值论。那么,他的广义价值概念就能解释现实问题吗?他认为,用这个广义价值概念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今日社会这样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是由什么创造的,今日社会的基本活动是什么,离开了劳动价值论怎么可能做出科学的说明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本质上就是劳动交换关系,也就是价值关系,离开了这些怎么可能反映社会的本质关系呢?如果离开了劳动还能解释这样丰富的物质文化世界,那我们还提倡尊重劳动干什么?劳动价值论说明价值和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这样就说明了财富的源泉,就揭示了生产的本质,这是极具认识价值的。离开了劳动价值论,拜物教,拜金教,拜神教将会充斥世界。张教授不是用劳动来说明价值,而是用稀缺来说明价值,这究竟想引导人们崇尚什么呢?否定劳动价值论,用广义价值概念来代替和否定马克思的价值概念,这并非创新性做法,西方经济学家基本上就是这么做的,张教授所走的路线基本上就是西方经济学家走过的路线。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都需要做出科学的回答,张教授探讨价值概念是很有意义的。我提出不同看法和张教授共同商讨,目的是探索真理性的认识,欢迎学术界同仁参与讨论,尤其欢迎张教授批评指正。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