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博弈论看劳动价值的成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允柱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博弈论 成因
  论文摘要:当今劳动价值论受到诸多的质疑,本文运用现代博弃论的基本忍想与分析方法,分析劳动价值的成因,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释劳动价值问题,并对它依赖的前提条件作了初步的讨论
  一、引言
    关于劳动价值的理论,在古希腊思想家的经济思想中就有了萌芽,后经古典经济学家的发挥到马克思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历经艰难。尤其是马克思之后100多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每当科技革命导致生产力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引起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总有人宣称“劳动价值论过时了”。现在的情况更为如此,长期以来许多人由于对劳动价值论的庸俗理解以及误解,以致认为劳动价值论与当今的经济现实冲突。当然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科学理论必须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加以发展。故我们提出“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非常必要的,近几年来关于“深化研究”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有不少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仍停留在概念之争上,或者只是引经注典,未抓住问题的本质。笔者认为“深化研究”首先应准确把握“劳动价值论”的“源头”,也即是“劳动价值论”是解决或回答什么问题的?它的理论抽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现在还成立吗?如不成立,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众所周知,经济学中的“价值”反映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故从逻辑上讲它更主要的是一个关系概念。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交换时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商品的量的比例关系即交换价值,背后即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劳动价值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回答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到底交换的是什么?交换的法则是什么?表现在商品上就是量的比例关系是怎么确定的?劳动价值论的回答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劳动,量的比例关系的确定是基于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相交换的法则。为什么如此呢?笔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构建的理论前提与假设就是:人是劳动的、社会的人;人是把劳动付出看作第一位的;在劳动中资源无限制,使用其生产要素的代价可忽略;劳动可自由转移。这些条件是对现实作的理论抽象,这种抽象与自然科学中“质点”“理想气体”的抽象是一样的,与实际的具体情况当然有“出人”。故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具体现象时,也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抽象应用肯定会导致“冲突”。本文试图在这些前提条件下,运用现代博弈论的基本思想与分析方法,分析劳动价值的成因.从而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一种博弈论的诊释。
  二、商品交换与博弈
    博弈论也可称为游戏理论(Game Theory ) , 1944年诺依曼(1V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的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博弈论研究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一些最重要的博弈论的概念就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如“纳什均衡”。现在博弈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科的接受与运用,贯穿了几乎整个微观经济学,并且已扩展到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在环境、劳动、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研究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博弈即是指一些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进行竞争或合作,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各种各样的博弈间题,寻求各博弈方合理选择策略的情况下博弈的解,并对这些解进行讨论分析的理论。在博弈解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即是“纳什均衡”。现代博弈论分析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运用相应的数学工具构建模型,寻求并分析各种博弈方都不感或不会单独改变自己策略的策略组合,只要这种策略组合存在且是唯一的,博弈就有绝对确定的解。这种各博弈方都不愿单独改变策略的策略组合就是“纳什均衡”,它的现实意义就是博弈方在“纳什均衡’,下都感到相对“满意”。此状态是稳定的,否则博弈方就会调整各自的策略,是不稳定的。
    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是一个利益相互依赖且相互对立与竞争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利益的得失,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且有可供选择的策略,双方的策略选择有相互依存性。这些都完全符合博弈的一般特征几故此,我们可对商品交换构建一简单的博弈模型,并运用基本的博弈分析方法。寻求其“纳什均衡”。从而进一步解读劳动价值论。

  三、用博弈论分析劳动价值的成因
    为使分析问题简化,我们假定在一简单的社会中,有甲、乙两个商品生产者,且都可选择生产A, B两种商品;各方对自己与对方生产商品的劳动付出是清楚的,自己付出的劳动为负的收益,获得别人的劳动为正的收益;从抽象劳动的角度,劳动付出的多少有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复杂程度相等。’
    如此我们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假定A, B两种商品不按等量劳动相交换(比如生产A1单位时间劳动可以交换生产B2单位时间劳动);第二种情况,假定按等量劳动交换(即生产A1单位时间劳动交换生产B1单位时间劳动)。
    1.情况一:博弈的纳什均衡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我们构造甲、乙两人在一次基本交换商品(即1单位A二2单位B)博弈的得益矩阵如图1:

    此矩阵的含义是:甲、乙双方都有选择生产A或生产B的两种策略,左上方框表示的是甲选择生产A,乙也选择生产A。如此,不存在商品交换的可能,两人自给自足,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劳动相等,故双方的劳动收益为0。右上方框表示的是:甲选择生产A,乙选择生产B,按照1单位A=2单位B交换,则甲付出1单位劳动,获得乙的2单位劳动,收益为+1,而乙付出2单位劳动,获得1单位甲的劳动,劳动收益为一1。左下方框表示的是:甲选择生产B,乙选择生产A,仍按上方的原则交换,则甲劳动收益为一1,乙劳动收益为十1,乙劳动收益为+1。右下方框表示的是;甲选择生产B,乙选择生产B,则也为自给自足,双方的劳动为。
    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求解“划线法”(图2)容易得出此博弈的解—纳什均衡为甲、乙都选择生产A。它的含义是:如甲选择生产A,则乙选择生产B的得益为一1,选择生产A的得益为0,对乙来说生产A比生产B得益多,故乙会选择生产A。如甲选择生产B,则乙选择生产B的得益为0,选择生产A的得益为+1,生产A的得益比生产B的得益多,故乙也会选择生产A。当然甲也会采取相同的方法选择他的策略,结论也是选择生产Ao
    在这样的社会中,两人都生产相同的产品,当然就不存在分工,交换也不存在,价值也就无意义了。此种情况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符,用归谬法逆推,所假定的1单位A二2单位B的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法则是行不通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