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学说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我们知道,社会分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不断丰富而不断细化的。在农业社会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主要从事畜牧业、种植业、手工业的生产,社会分工较为简单;在工业社会时代,出现了采掘、制造、电力、建筑、流通、金融、房地产、教育、科学研究、化、卫生、体育等部门;后工业社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又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息技术部门、各种中介部门等。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部门从原有部门独立出来,人类社会的分工将越来越精细。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学说
1.正确理解劳动的概念
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通过消耗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来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的有目的的活动。这是传统观念意义上的劳动。而在今天,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已达到其总产值的60%以上,我们国家也已达到3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只界定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是劳动,而把非生产物质产品的一切过程排除在劳动之外,显然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劳动,既应包含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亦应包含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只要是能够创造“产品”(外延扩大了的产品)的活动,只要这个活动消耗了人的体力或脑力,都应归纳为劳动,劳动概念的内涵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扩大。
2.正确理解产品的概念
产品是物质生产过程的结果,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也是传统观念意义上的产品。而在今天,在人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更加富有的条件下,人们在追求更高层次物质产品的同时,更加追求供人们享受娱乐、更加追求人们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加追求提高人们自身价值的各种非物质产品。因此,产品,既应包含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产品,亦应包含满足人们安全需要、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多种产品;既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产品,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劳务产品、精神产品等。只要是劳动过程消耗了人的体力或脑力,只要是劳动过程的结果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要(意味着具有使用价值),则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均应归纳为产品。产品概念的内涵也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扩大。
3.正确理解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一命题,完全正确。只不过原来意义上的劳动和产品这两个概念,应赋予以上所述的新含义。综上所述,时至今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学说仍然是正确的,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即资本、土地、信息、科学技术,由于它们本身是商品,有使用价值,而且由于稀缺性和高级智力性,它们具有更大的价值。但是,又因为它们不能进行类似于人类的劳动,故不创造价值,只能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银行、保险、咨询、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所从事的活动,属于劳动,而且这种劳动,更多地是耗费了人们的脑力;这些部门的劳动结果,也产生各种非物质的、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要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所需要,因此,这些部门和机构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此外,从社会分工看,这些部门出现得比较晚,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门,人们从事这些部门的劳动,属于更高级别的复杂劳动,因此这些部门和在这些部门从事劳动的人们,已经并将继续创造更大的价值。关于政府、人大、军队、警察等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按照产品的广义定义,不可否认,以上部门也提供产品,具体的是管理、服务、安全、秩序产品,它能够使人们的社会生活稳定,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因而,以上部门人员所从事的活动也是劳动,但他们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因为,政府、人大、军队、警察等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器提供给人们的产品,并不需要进行等价交换。而且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以上部门所需要的经费均来自财政拨款—国民收人的再分配,而非来自商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