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与反思经济增长中的“天价现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秀光 辛元 时间:2013-02-15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品市场上频繁出现所谓“天价现象”。当我们面对种种“天价现象”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盲目哄抬商品价格的“天价现象”,扭曲了价格的合理性,招致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最终对整个市场体系造成损害;“天价现象”并非仅仅是一种价格现象,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社会心态变化的反应;理性的生产者应该从“天价现象”中获得警示,肩负起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经济使命。

  [关键词]“天价现象”;“茅台酒繁荣”;“伪奢侈品”。

  一、引言。

  中国经济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传来了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喜讯。不过,在欣喜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冷静地思考近几年来中国消费品市场上频繁出现的“天价现象”。

  所谓“天价现象”是指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远远超出市场均衡价格的现象。例如,70元/个的“天价馒头”、158元/斤的“天价猪肉”、698元/个的“天价柚子”、2200元/斤的“天价榨菜”、8800元/个的“天价苹果”、8.8万元/夜的“天价客房”、38.8888万元的“天价年夜饭”,等等。

  如果将“天价现象”仅仅看作是一种价格现象,类似的现象在国际上也并不鲜见。例如,1973年随着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日本出现了“乘机涨价”的风潮:许多企业超出必要限度地提高产品价格,甚至对本来没有必要提价的产品也实行提价;消费者掀起“抢购”、“购存”的风潮;商品经营者乘机囤积居奇。

  每当出现某种“天价”的商品和服务,都会在社会上引起许多议论。例如,“天价香烟”被群众斥为“腐败毒品”;认为“天价酒”是富人炫富的专用酒。本文主要分析“天价现象”对市场体系产生的影响,明确“天价现象”反映的社会心态变化以及认识“天价现象”对生产者的警示作用。

  二、对“天价现象”的质疑与反思。

  (一)“天价现象”对市场体系的损害。

  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等三大市场。其中,产品市场居于中心地位,并且是决定和影响其他市场的基础。因此,如果产品市场的运行受到损害,那么,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就会被动摇。

  经济学令人信服地证明,市场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的体系,市场经济是一部复杂而精良的机器,它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在喧嚣混杂的经济活动之中,市场不断地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1](P21-22)。

  产品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中共同决定的。其中,价格既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又是协调生产和消费决策的信号。因此,合理的价格才能实现消费者的需求与生产者的供给之间紧密的“匹配”。然而,某些商品和服务中出现的“天价现象”,盲目哄抬的价格扭曲了价格本身的合理性。那么,市场体系的“内在逻辑”就必然招致混乱,生产者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消费者也就不可能实现消费的满足。

  2011年春节,某市一家酒店推出了38.8888万元的“天价年夜饭”。然而,令人生疑的是,该市的物价部门在回应社会公众质疑的时候却认为,“天价年夜饭”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实行市场调节价格,“属合理范围”[2]。我们要质问:这样的“天价年夜饭”究竟有多少市场需求?其价格是在什么程度上的“合理范围”?

  不难看出,“天价”商品和服务中的许多种类,本来都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其需求量增加的“正常品”。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正常品”的市场供给已经摆脱了“票证供给”、“排队供给”一类的供给机制,但是,这些“正常品”被冠以“天价”之后,虽然人们的收入在增长,但其增长率却远远落后于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天价”。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103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为13476元人民币。

  而任何一种被列入“天价”的商品和服务就其涨幅而言,都在10倍以上,有的要用万倍的涨幅来计算。“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1](P374)如果购买以上列举的那些“天价”商品中价格最低的70元/个的“天价馒头”,年平均收入的13476元就只能买到约192.5个。

  在需求函数QD=f(p,x1,x2,…xn)中,价格P是决定支付能力的首要因素。“天价”商品和服务的制造者并没有尊重市场的价格机制,致使绝大多数人对这些“正常品”没有支付能力,“正常品”因此失去了其本来的作用。尽管“天价现象”并不足以使价格体系毁灭,但至少会对价格体系乃至整个市场体系造成损害。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许多奢侈品将沦为“正常品”或生活必需品。例如,拥有手机早已不是身份的象征、在豪华游艇上观光旅游已经不是非常奢华的事情。“天价”

  的制造者恰恰是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的。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的消费在中国每年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真正的奢侈品至少是具有稀缺性与“货真价实”的特征,而奢侈品的消费增长是社会财富和人民收入迅速增长的真实反映。不过,“天价”商品和服务的制造者只是人为的将“正常品”炒作成了“伪奢侈品”,这样的“伪奢侈品”对消费者的市场号召力是可想而知的。生产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所期待的市场“轰动效应”并非出自“天价”,而是源于商品和服务的内在品质,否则,生产者一定会收获与其愿望相反的结果。

  例如,某地要按“国际标准”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规划对于生产者来说应该是处处充满商机的。但是,2010年春节的酒店房价爆出令人瞠目的价格,有的甚至超过迪拜七星级酒店。这一现象固然与外地的炒房团助推房价有关,但众多酒店的经营者缺乏价格自律意识仍然是主因。其结果是,“天价客房”让许多游客对该旅游地望而却步。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每逢旅游旺季就大搞“天价客房”,而没有健全的市场体系以及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国际标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将会遭受挫折,甚至很可能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