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过程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
1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随着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竞争力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焕发出强劲的活力,而有的地区却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同地区产业竞争力强弱的不同。
所谓竞争力,狭义地说就是指某种商品在市场上被消费者认可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竞争力的概念也可以和“成本”概念联系起来,即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者反过来说,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
因此,产业竞争力也可理解为某一产业的主导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影响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流向、基础建设以及人文环境因素等。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几个层面,核心竞争力是指自己所具有的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所替代的独特优势,且能对需求方的需求做出关键性的贡献,而且其贡献是利润的最重要来源;基础竞争力是自己竞争力得到持续发展的根基和依托所在;环境竞争力是自己竞争力得到有效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所在;三者构成一个互相密不可分、相互交叉和渗透的有机整体。由此可知,核心竞争力的实现主体主要是企业,而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实现主体则主要是政府和社会,因此,提升产业竞争力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竞争力从深层次上来理解并不完全是指某一产业在市场所占的份额,所占市场份额大小及其持续扩张能力只是产业竞争力强弱程度的集中体现,更主要的是指一套支持经济繁荣和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经济政策,从这一点上来说,政府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深远。
2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几个深层次因素。
我国在产业竞争力方面有一定优势,如在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等方面,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总的说来,我国产业竞争力并不强,尤其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上游产品上不强,具体体现在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企业在管理理念、营销方式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较为落后等方面,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某些领域竞争还不充分,社会分工仍较粗略。②体制改革仍在进行,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效能不理想,效率不够高。③我国经济的平均水平仍较低,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和发展水平仍较落后。④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低。⑤尚没有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由于受各种深层次原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内地的全球竞争力仅排名49位,近年来提升较快,据最近公布的2011年全球竞争力排名,我国内地排在第26位,较上年上升1位,但这与我国经济总量排名第2位相比仍是不相称的。根据“全球竞争力指数”,可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由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根据其划分标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并存的阶段。
提高产业竞争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从产业竞争力的深层次理解来说,它体现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制度和环境。从竞争力关键环节来说,它主要体现为“成本”,一般来讲,产业对自身内部“成本”(核心竞争力)相对容易控制,对其外部“成本”(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不易控制。因此,我们着重研究政府如何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