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业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关键词:国防工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内生增长;创新。
一、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具有战略性的科学论断是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途径和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得出的科学的结论。中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意味着既不能走自己原来那种粗放式的、外延式的经济增长的老路,又不能照搬西方国家传统工业化模式。而是走一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依据。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力求以一种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思路来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路,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强调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相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们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重点领域和思路发生了改变,形成了阐释经济增长的新理论框架。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从经济理论分析的角度说明和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以高资本和高人力投人为基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要在走新型工业化和科技强军之路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增加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
(二)熊彼特技术创新论。
在经济增长理论上,熊彼特把创新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熊彼特“创新”理论最重要的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大生产的技术基础始终处于革命性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客观事实。从内生工业化的角度来看,创新主要包括: (1)新技术产品或产业被引入,即产业创新;(2)大多数产业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不断创新,即技术创新;(3)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商品的销量或市场结构的变化,即市场创新;(4)管理创新或组织创新;(5)制度创新。应该说,创新是工业化发展的最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我国国防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国防科技工业要赶超世界军事先进水平,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根本突破口,建立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形成跟踪世界前沿的内在发展机制。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经济技术保障。并在军事科技创新中善于师人之长、补己之短,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处理好引进、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因素作为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在诺斯看来,“制度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至少部分由社会系统内生决定”。②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让我们认识到,制度不仅能带来经济增长,而且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推动制度不断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调整,导致制度结构更加适合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长期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焦点经历了一个从“物”到“人”,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发展深化道路。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雄厚军事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科学选择。
新型工业化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创新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的革新;二是制度演化及由此引发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①国防科技工业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现代化建设,唯一的出路是转变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国防经济在进入工业化的同时,也进入信息化。
第一,依靠知识创新和新知识利用,实现国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知识的视角考察国防工业发展的技术及制度背景,对于认识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军事变革时代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地位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进步和生产中的创新与发展,给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国防工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国防工业发展。技术创新不仅使国防产业结构呈现出知识技术集约化的趋势,而且也使国防产业界限日趋模糊,从而推进国防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迈进。另外,技术创新使得传统产业部门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提高其技术水平,促进原有国防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模式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建立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形成跟踪世界前沿的内在发展机制。
国防科技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世界角度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我们的劣势所在。但技术差距的存在也为我们加快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落后的一方可以直接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进行技术模仿创新,制度的借鉴改造,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加快技术革新的步伐。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国防科技工业必须从以机械制造工业为先导的结构演变成为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结构。在技术结构上,由传统的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主的技术转向信息化与机械化的有机结合上,由跟踪模仿制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发挥技术的“溢出效应”,依靠持续的技术进步形成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持续带动微电子、新能源、系统工程、遥测、光电、复合材料、精密加工、自动控制、仿真等高新技术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第二,创新国防工业经济制度,为国防科技工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开辟道路。在国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国防经济发展的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国防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得到解释,以往我国国防工业配置资源是以计划的方式进行的。企业生产资源是由国家计划调配,生产的产品也由国家进行分配,企业只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初级环节,没有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在资源配置的许多环节军民品的界限逐步模糊,随着市场分工的发展,许多原来生产民品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都可能加入到军品生产的行列中来,军工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实质上就是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的转换与创新。面对国防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各种国防经济关系的矛盾,只有不断调整优化结构,才能打破原有国防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均衡,从而实现国防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和高度化。
经济与社会改革的实践表明:制度创新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作用,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保证地位。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我们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是在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市场经济改革要求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都纳入市场轨道。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比如,积极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就加快了军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通过股权多元化提高了企业市场化运作能力,通过公开上市拓宽了融资渠道,突破了军工企业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经营模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于促进军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军工社会化大协作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军工企业大力发展民用产业,不仅使军工优势得到延伸发挥,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增强了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军工企业面对的不是过去高度集中的体制和相对封闭的环境,而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和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
第三,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战略的工业化。现阶段,我国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国防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弱 。因此,国家在筹划重大科技创新计划时,要进一步兼顾好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关键技术上通过自主创新走我们自己的路,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长远来看,自主创新永远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避免受制于人的法宝。但是,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在扩大开放、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成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外资金,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可能在现有阶段跨越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实现产品结构、制造方式、企业管理方式的某些变革,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研发起点、缩短技术差距的有效途径。当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西方国家平均用了6~8年,而我们仅用了2年多。在世界航天史上,研制“长二捆”这样的火箭,至少需要30个月才能做到。我国在研制“长二捆”时,科技人员夜以继日,顽强拼搏,只用18个月就研制成功。这种历史的辉煌告诉后人:努力压缩自主创新的时间,是发挥后发优势、取得较好效益的重要途径,获得的是时间效益。
上一篇:国有经济功能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下一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