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题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2008年至2011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保持了持续增长,展现出勃勃生机。新兴的文化产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指出,在全国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速整体回落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新的贷款增长点,其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首都在文化资源、创意人才、市场主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文化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规模小、产业链尚未形成、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的市场体制及不规范的竞争导致文化产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盈利状况较差、融资效率低下。融资难已成为制约首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政府搭台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
近年来,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创意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3%。已超过房地产、批发零售、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已达30家,覆盖了全部区县,八大重点行业,吸纳就业人口近百万人。2011年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额达到143.3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4%。
2010年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推动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创新,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得到改善。北京市为搭建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陆续推出以下措施:
1. 率先提出并建立了9大类、27中类、88小类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扶持、优先发展。以制定实施《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基础,先后出台21个专项文件,形成了以宏观政策为统领,实施细则、行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协调配套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2. 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款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实行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符合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方向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贷款贴息包括全额贴息、部分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
3. 与金融机构合作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联合商业银行在全市范围内推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及项目,由银行建立快速审批机制,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4. 构筑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担保工作机制。设立文化创意企业担保专项资金,选择合适的担保公司对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提高政策性扶持资金的杠杆性,实现引导基金的放大效应。
二、文化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宽
首先,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各家商业银行加强银行产品创新,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推出多样化的担保方式(无形资产抵押、个人连带保证、专业公司担保等),丰富了信贷产品,提高了审批效率。截至2011年7月末,北京市中资银行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余额为381.9亿元,同比增长60.4%,累计支持了1114户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今年前7个月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205.7亿元,同比增长71.7%,为941户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是上年同期的2.1倍。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先后与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文化创意企业开辟贷款绿色渠道,加大贷款力度。截至今年9月末,以上四家银行已经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3233笔,贷款金额合计达到319.04亿元。北京银行还成立了全国首家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截至今年9月末,北京银行已累计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1700多笔、270多亿元,占北京市场的70%以上。
其次,直接融资渠道在积极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企业资源和资产重组方面初见成效。今年前3季度,北京市全市新增A股文化企业7家,增速达到了20%。目前北京市在A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共计42家,首发融资总额为328.76亿元。然而,按照目前创业板的相关标准,文化创意企业想要通过上市的审核并不容易,那些并未考虑文化产业特征的财务指标、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要求,令众多文化企业难以满足。一些文化企业尝试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在严格的审核制度下,鲜有能满足监管要求的企业。总体上看,直接融资市场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各层次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文化企业融资难的根源
尽管北京市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加大了支持力度,但对于占文化产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获得外部资金支持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因为,金融机构为创意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大多采取“版权抵押加上其他担保手段”的方式,按回款特点匹配还款方式,锁定还款渠道,如果没有第三方担保,中小文化企业仅通过版权质押的方式很难获得贷款。
文化企业融资难表现在:商业银行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支持不足;以民间借贷为主的融资方式具有法律要件缺失、合同关系不规范等弊端;直接融资的监管要求较为严格,无法满足各层次规模的文化企业的需求;风险投资和天使基金整体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创业中文化企业资金需求。来自文化产业和金融机构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制造了这一难题。
1. 文化产业方面的因素
首先,多数文化产业企业资产规模小,产权结构不清晰,管理方式落后,信用缺失,信用风险较大。其次,文化产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知识产权难评估、难交易,其市场价值能否实现难以预测,资产贬值空间较大、流动性较差。再次,文化产业政策风险大,市场不确定性强。盈利能力受作品风格、流派、审美观、价值观、受众偏好等复杂因素共同决定,销售收入的波动性较大。最后,文化产业的产业集中度低,核心业务尚未形成自由交易的市场制度,供应链不成熟,上下游企业之间内在的担保机制不完善,阻碍了银行进行信用审批和产品创新,进而制约了融资效率。
2. 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
商业银行资本金较低,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的宗旨。其现行的定价机制、担保制度、管理系统和人员问责等制度体系都是面向传统产业,建立在传统产业信贷实践基础之上的。对于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面对如何定价、如何问责、如何控制风险、如何评估无形资产抵押品价值等开展信贷业务的基本要件,商业银行缺乏信贷经验,缺乏相应的历史数据作为评级基础,加之文化产业涵盖广播、电视、电影、动漫、报纸杂志、图书出版、艺术娱乐、旅游、体育、会展等多个子行业,各子行业的企业特点和融资状况千差万别,盈利模式各不相同,在缺乏对其盈利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风险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就是观望,捂住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