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动式教学在《劳动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劳动经济学 互动式教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引言
劳动经济是人力资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有关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放弃。一方面是由于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而经济学原理比较抽象,主要分析工具如几何图形,数学推理等都不容易理解把握。另一方面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学习流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和理论的死记硬背。要提高教学效果,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
一、《劳动经济学》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在人力资源专业的教学安排中,一般是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劳动经济学》,要求将已经学过的供求规律、企业生产函数、边际效用递减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劳动力市场诸多问题的分析中,并拓展有关失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歧视等理论。然而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并不顺利,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尽管《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经济学科,主要围绕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工资、劳动时间、失业、歧视、工会等问题进行探讨,但是课程教学中所用的劳动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其中抽象、深奥的概念、原理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仍然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具备的,而这些往往又是学生所缺乏的。学生一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要在学习生产者行为分析中,接触到应用公式、图形,严格假设前提下的逻辑推理,多数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对此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尽管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在课堂上消化,但他们也不愿花时间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于不能理解的原理、公式他们也不会主动寻求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帮助,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在劳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受到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的制约,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辅之于课堂讨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的信息量大,便于教师掌控教学的进度,对于保持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有一定作用,然而带来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质疑的精神,缺乏思考、缺乏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体验,学习成了完成课程学分,应付考试的活动。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师常常被视作“权威”,学生只能接受,缺乏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因而,学生无法在“质疑——探讨——思考——再质疑”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也无法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据此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执行。
二、互动式教学在《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价值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深入。这意味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课堂学习和课后延伸相结合,讲授和引导探究相结合,运用案例探讨、学术辩论、自由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兴趣而学,而非为考试而学。做好互动式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案例导入与课后案例分析相结合
每一章都可以应用“案例导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的课程安排。这种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课堂,卸下理论学习枯燥的“包袱”。案例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从案例中对即将学习的理论获得感性认识。尽管学生在大一的基础课中已经学过《西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许多重要的理论知识大都已经遗忘,另外正是由于在大一就接触非常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使得许多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畏难情绪,从而抵触《劳动经济学》的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前的案例导入,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当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去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更投入,并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劳动者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参与决策理论的学习前,可以通过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初次婚龄以及初次生子年龄推后的案例引入,引发学生对此劳动力现象的关注,同时激发对此现象解释的兴趣。而课后的案例分析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提升用经济学的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当然必须明确的是案例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而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好经济学的基本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才能使案例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