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相关者利益博弈与地方旅游政策制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桂林市政府和阳朔县政府对漓江“徒步游”的态度转变有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倡导到严厉禁止到禁而不止之后的放任自流,显示了政府在制定相关旅游政策时对其所涉及的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考虑不足,导致了政策的失效。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试图还原围绕徒步游形成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运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探讨政府在制定旅游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有哪些,以期政府在制定旅游政策时能综合考虑各方利益,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旅游政策;利益相关;徒步游 
    
  中国的市场化经济的建设进程伴随的是政治上的逐步放权: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放权,中央级的行政主管部门向地方的行政部门放权,政府向企业的放权。在放权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中央放权的本意,一是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和管理压力,二是让地方能够因地制宜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都是以发展地方经济为主导,随着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对地方GDP发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后,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出台,并不一定都能对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发展的主题,原有的旅游政策因为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对当地居民的利益的分配等弊端受到来自民间和学术界的质疑。一项旅游政策的制定不能以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观个人意志来决定,而应该综合考虑与政策相关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否则政策就会面临失效。本文以漓江“徒步游”为例,通过考察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探讨影响旅游政策制定和有效性的因素。 
  漓江“徒步游”是指在桂林阳朔杨堤至兴坪近20公里的漓江河段所进行的徒步游览活动。这个区域是漓江山水的精华所在,全程需要5—6小时的行程。漓江“徒步游”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只能乘船游漓江的缺憾,使得游客可近距离地触摸漓江美景,得到追求时尚和健康的游客的推崇。 
  一、漓江徒步游“禁而不止”——政府相关旅游政策失效 
  漓江的徒步游由来已久,但真正形成较大规模的漓江徒步游还是在2003年6月,桂林市政府举办“绿色健身万人徒步漓江”活动,正式向世人推介“徒步漓江”这一健康、绿色的旅游项目,以摆脱“非典”对旅游业的影响,徒步漓江线更是出现在政府旅游资讯网桂林旅游网的自助旅游栏目中。 
  但是徒步游游客的剧增超过了市政府的预期,所引发的环境、安全、各方利益竞争等社会问题也是市政府始料未及没有应对预案的。漓江徒步游沿途经过8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需过3个渡口,附近农民用渔艇、竹排载客,收取过渡费,超载、争抢游客现象严重。一些没有渡口的农民便在江边的必经之路上搭建篱笆,私设关卡,强行向游客收取“过路钱”。一些村民自发集资建造“三无”船只,非法运营渡客。县政府对非法运营的3艘“三无”船只进行了处理,矛盾激化。为规范漓江的游览秩序,04年6月桂林市政府出台了对漓江“徒步游”的“叫停令”。但是旅行社、户外运动俱乐部并未因政府的“叫停令”而放弃漓江徒步游,他们开始以个人名义组织游客徒步漓江,与政府规定打“擦边球”,大规模的团队客人少了,散客并没受到禁令的影响,沿江的村民也没把政府的禁令当回事,依然到码头拉客。政府的工作组由于是临时抽调市县两级政府各部门人员组成,难以形成长效管理,因此在禁令刚颁布的头两个月管得较严,后来管理慢慢松懈。据央视国际和新华网的报道,到05年的五一前后,每天大约有2000名徒步游客进入漓江景区。“漓江徒步游”叫停后自行恢复,意味着市政府此项政策的失效。 
  此项政策失效之后,政府并没有拿出更有效的治理政策,使得沿江村民对于自行开发利用漓江旅游资源的积极性和力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了,原本只是用来为徒步游游客渡江的竹筏数量疯长,以致现在漓江的江面上有一千多条竹筏与游船同江较计,争夺客源,带来了更大的利益冲突和安全隐患。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