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鹏 时间:2013-02-15
  可采取将本校内部教师定期轮训,派他们到国内外重点学校和科研机构深造,以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新知识。特别是应该把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帮助他们提高,既要留住他们又要培养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自学、考取博士或者出国进修,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打破过去那种教师备一次课讲好多年,知识陈旧的现象,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汲取国内外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只有让学生学到并掌握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与国际接轨,同国外同行竞争。 
  (三)要对学科建设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兴应用学科,又不断淘汰了一些陈旧学科。因此,应对学科建设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哪些是要发展的,哪些是要压缩的,哪些是要淘汰的,研究清楚与之相关的动态,不要把别人要压缩或者要淘汰的东西当成宝贝拿过来加以学习,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空白,想办法去弥补和赶超,这样才能站在前沿位置。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厚”,即基础理论宽厚;“精”,即精选少开;“实”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新”,即紧紧追赶学科的发展。各院校还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所属地域背景,开设一二门专业特色课程,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第三,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选择部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增多,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不同道德规范的人群汇集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容易导致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应包括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中应突出博学多才、视野开拓;专业素质中应突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应突出灵活的反应力、良好的控制力、较强的适应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把学生培养成既是国际人才又是爱国者的优秀人才。 
  (五)应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理论中关于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以致在教学实际中出现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严重对立的现状。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家安德森(J.R.Anderson)提出广义的知识概念。他指出,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可称为记忆性或语义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即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借助某种作业形式能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在本质上,它们又可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从广义知识观看,实际上是个体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上述两套知识的学习路径是不同的,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两者的区别,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所以培养的学生大多只记住了陈述性知识,而缺乏程序性知识,亦即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为此,应推出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建立国际商务实习操作室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它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交互网络系统,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使学生在一个仿真的、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和应变能力。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加强校企联合,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