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本科生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效果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作者:王余丁 王俊芹 刘晓东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种教学形式,是高校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而大多数经济类本科生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参与机会较少。本文依据对河北农业大学267个经济类本科生调查的数据资料,对2007-2010年学生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主要结论认为参加调查的学生的比没有参加调查的学生对独立承担科研任务更有信心,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了综合能力。
【关键词】:经济类本科生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效果评价
近年来,经济类本科生就业市场严重不均衡,总量供过于求,局部供不应求。其原因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本身综合素质很难达到需求者的要求。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我国多数院校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僵化,与新世纪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极不协调,而今用人单位的“经验门槛”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因此,要培养大量紧跟时代潮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管理人才,就必须加强经济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一、经济类本科生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
查现状
(一)研究对象
参与者为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7-2010年,162名本科生,其中132名在
校生和30名毕业生回访,在校大学生包括大四学生30名、大三学生64名和大二学生38名。指导教师为经济贸易学院的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15人,博士以上学位的14人。
(二)经济类本科生参与农村社会经济
调查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抱着一种游玩、观光的态度。社会上许多部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够重视和支持,表现为虚于应付。
2.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投入不足。由于投入少,经费短缺,难以组织大规模的、长时期、持续地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3.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对社会实践的过程、参与人员的现实表现、取得的成果没能进行科学的质与量的分析考评、给出成绩和学分。没有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成绩档案,将其与奖学金的评定、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的评选、团员民主评议、推优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推荐就业等挂钩。
二、经济类本科生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
查现状效果评价
(一)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
通过参与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有13名学生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6篇论文获得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论文奖;5项课题参与省“挑战杯”并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二)参与者和非参与者对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评价
评价采用自设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162参与者和105非参与者,调查问卷共设11个问题,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统计学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问卷中1、3、6、11题,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的回答无差异(统计结果P>0.05),这显示大学生对于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普遍意义有相同认识;而调查在体现科研课题研究的现实作用及效果的其他问题上则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参与者对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效果更加认同,认为在参与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提升了综合能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