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场经济下重建传统道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慧 时间:2013-02-15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高度发达,要求社会通过对市场主体道德意识、道德价值取向行为进行导控,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冲突,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本文简述了重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传统道德 重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它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相辅相成。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吸收我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
        讲诚信,就是重承诺守信用,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诚信是中国古代哲人极为重视的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先哲们把诚信视为“进德修业之本”,所以中国历史上把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因而需要诚实守信。因为,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合同与契约经济,是一种有各种利益需求的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与关系。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市场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受商品生产一般特性的制约,都具有为他性、服务性和为己性、牟利性相存的伦理二重性,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自然成为市场经济内生的道德律令和“游戏规划”。其实,西方早就有个说法,叫做“信用就是金钱”、“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资本主义尚且如此,社会主义更应如此。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问题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不难设想,经商者不讲诚信,势必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尤其严重的是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无安全感,导致诚信出现危机,其后患无穷。这里不仅是一个法制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重建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便显得尤为必要。
        二、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中“艰苦奋斗”作风的重建
        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民族的兴旺,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这些优良传统,在我国的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初期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当今仍然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种现代精神。
        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极大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滋长了一种不健康、腐朽的享乐主义心态。一些人把追求奢侈豪华的享受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缺乏高尚的理想,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一部分人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心里甚至荡然无存,“讲排场、比阔气、攀富贵、傍款爷、一掷千金”的陋俗时有发生,一些人患上了“贫困国家的富贵病”和“只要曾经拥有的享乐症”,其结果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因此,艰苦奋斗、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更要发扬光大。当然,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正当的、合理的享受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但必须坚决反对那种脱离国情、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腐朽的享乐主义。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