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靖 黄寰 时间:2013-02-15

  国际上第一个尝试用经验数据描述灾害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是美国学者Albala Bertrand。1993年,他对26个国家1960-1979年的28个灾害事件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灾后GDP上升,资本结构提高,农业和建筑业产出增加,并将其归结为“被破坏的资本被更有效率的资本替代”的原因。继他之后,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自然灾害对世界各国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

  自然灾害阻碍经济增长观:大多数学者认为,自然灾害会导致GDP下降,在短期甚至长期内会阻碍经济增长。Noy(2009)在一个多国研究中发现,灾害宏观经济成本几乎存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由于大灾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对农业部门的打击最大(农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自然灾害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出平均下降9个百分点。

  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增长观:Skidmore和Toya(2002)对89个国家1960-1990年间的数据分析发现,灾害风险可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尤其气候灾害频率与人力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人均GDP的增长正相关,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物质资本的回报下降而人力资本回报上升所致。Okuyama(2003)在对地震灾害的研究中指出,重置受损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整个经济的增长率永久性上升。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是以上学者得出灾害可以刺激经济增长结论的关键解释。由于灾害破坏了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使灾害本身成为重新投资和资本升级的催化剂,反过来促进经济繁荣。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无影响观:Caselli和Malhotra(2004)检验了索罗-斯旺模型预测值的经验有效性,发现自然灾害与中期经济增长之间无明显相关性。Cuaresma(2008)和Hallegate(2009)分别检验了“创造性破坏”的假设,认为创造性破坏只可能发生在发达国家,大灾还可能导致“贫困陷阱”。Cavallo(2010)等通过对196个国家1970-2008年的数据分析,认为只有极端大灾才会对产出造成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如果灾后未发生激进的政治变革,那么即使极端大灾也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任何显著影响。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正有负观:Jaramillo(2007)的研究指出,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正有负,这主要根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受灾国家所处地区及各国经济状况等的不同而不同。Fomby(2011)等用84个国家1960-2007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干旱、水灾、地震和风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几个主要结论:自然灾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比对发达国家更强一些;干旱通常导致负影响,水灾为正,地震和风暴的长期影响不显著;一些中等强度的灾害可能有利于刺激增长,但严重灾害永远不会。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