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普职融合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一)要以社会、地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设置课程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历史时期,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更多中、高级技术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职课程设置和调整远远落后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服务外包产业为例,在我国,对日软件外包已发展多年,但高校对应的人才培养还处在初始阶段。尽管我国已有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但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真正进入到外包产业领域。因为,传统的软件技术专业都是“软件+英语”的模式,而对日软件外包需要的是“软件+日语”的人才。出现这一现象,根源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问题,也是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匮乏以及校企合作的不深入的问题。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人才市场的充分认识及必备的行业分析,以至于学生一毕业就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太陈旧,给就业造成了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与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以“为区域发展服务”为立足点,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为依据,充分体现地方资源和优势,有目的地为区域发展培养急需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在课程设置上要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结合自身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同时,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根据需求提供多样的课程服务:如既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又有岗位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和闲暇教育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需求。
(二)加强与企业、其他院校的合作,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但尚未真正普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计划制订中企业参与度不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实施手段等大多由学校单方面制订,基本没有企业的参与或企业参与的不够深入。其次,实习实训方面校企合作程度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一般只提供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给学生,缺少具体的指导,很少能真正顶岗实习,实习效果远达不到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与美国社区学院具体的指导和详细的要求相比,实习过程有些流于形式。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表明,校企合作是一项互利互惠的活动,不仅有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院课程设置的及时更新和发展。我国高职院校要认识到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及时建立起合作的纽带,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把握市场发展,课程设置要积极主动向地区开放,服务地区企业。积极扩大与企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师聘用、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场所安排、教学方式、考核办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合作。要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真正做到开门办学,根据企业的需要,共同指定和开发出受企业欢迎的课程内容;共同创建实训基地;派教师、学生到企业一线参加培训、实习;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等。在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同时,应该重视与其他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合作,打破目前封闭独立、自我发展的模式。各院校应共享在课程设置领域内存在的问题、成功的经验、行业背景分析、课程发展前景和教师资源等信息,避免在课程开发上的盲目和重复建设,节约教育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注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升综合素质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主要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过于职业化,致使学生缺少继续深造的理论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但种种条件限制使得高职与普通高校在学业、学分方面无法衔接,限制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和交流。此外,部分高职生毕业后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欠佳,如写作能力差、团队意识不强、频繁跳槽、诚信缺失等,导致用人单位不满,反映出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
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或专业技能,而是呈现综合化趋势,即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和综合素养,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积极研究开发综合性课程,增设选修课,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比例的动态协调,既要注重拓宽基础理论知识,又要针对不同时期人才市场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实施灵活的课程结构模式,全面提高学生技术、管理、服务与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应借鉴美国社区学院50%以上选修课比例的经验,鼓励教师开设出更多的选修课,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各院校应鼓励开设融学术与职业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引入先进的学术理念;开设相关的创业指导和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此外,在普职教育融合方面,应借助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普、职学院和教育机构之间协作培养人才,优质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罗少婷.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2] 林云.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特点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3] 杨有清.顾客导向: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实施策略[J].职教论坛.2007(6).
[4] 连进军.美国社区学院的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5] 付雪凌.20世纪美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沿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