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场经济实践的产业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美丽 时间:2013-02-15
 对产业经济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学期望间的差异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可归为:在产业经济学教学与实践中,如何将西方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现实产业经济实践相结合。只有实现这种结合,才能实现产业经济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学期望间的统一,满足产业经济人才需求,更好地为我国的产业经济市场实践服务。而解决这个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经济学应用性重点的转移。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改革分析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实践背景下,如何顺应产业经济学应用性重点由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产业的行业规制和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向特定产业环境下,企业和行业分析中的产业组织和产业绩效的提升这一方向的转移,进行产业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改革呢? 
  这里,仅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机制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看,产业经济学应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产业经济学学科人才,主要面向企业服务,从事大中型实业公司、专门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或第三方研究机构的产品和市场分析、组织效能提升等方面的专门性研究和服务工作。 
  对于这一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机制应加重实践分析和锻炼。这意味着,课程设计上,应更多融入对现实产业经济的专题分析。当然,考虑到大学学制的规定性和专业教师可能的实践缺乏,更多可以邀请企业人士进行课堂串讲,或邀请企业市场研究部门人士进行具体产业的专门性研究分析。同时,尽可能地鼓励专业教师引入企业横向课题或与企业合作,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分析范式,组织学生参与专门的市场分析实践。 
  这里,涉及到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问题。 
  第一,从师资配置看,各大院校目前的专业教师更多直接来源于院校应届毕业生,相当多的专业教师没有从事企业分析、行业分析等的产业经济实践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教学中的广度有而深度缺的问题,促成了人才培养与同学期望、社会需求间矛盾的形成。意味着,各院校应更多给予教师从事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 
  第二,从课程设置看,各大高校基本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结构。就产业经济学而言,由于经济学体系的成熟性,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一种相对规范的做法。但产业经济学科的细化和院校的竞争,往往使得相当多的产业经济学专业重学科特色而轻学科体系,导致课程相互脱节或形成重复。此种情况下,形成课程过难或过于简单,使同学缺失课程兴趣或学科兴趣,转而向课程之外或学科之外发展。这也意味着,课程设置上,首先应强调产业经济学学科研究范式的形成,然后在系统的研究范式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再考虑专业特色。 
  第三,从实践环节看,尽管各大高校均在努力,但是,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此,同学也更多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很多同学持“完成即好”心态。对此,应加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针对产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专题讲授与课题分析,更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企业,融入产业经济实践,搭建产业经济学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桥梁,加强学生的产业经济理论认知和实践分析能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