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经济周期、货币政策与银行业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华均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经济周期的活动变化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与减少而变化的,国家货币政策又是根据经济周期的活动变化进行宏观调控的。作为金融部门主体的银行业就要根据国家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章围绕经济周期活动变化的规律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政策,阐述了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思路,目的是促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不断发展创新。 
  论文关键词: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经营管理 宏观调控 银行业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或商业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总是包括四个阶段,即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 
  一、由盛转衰到由衰转盛的经济周期 
  在经济复苏阶段,舒缓的货币政策起了作用,GDP增长率加速,并处于潜能之上。然而通胀率继续下降,因为空置的生产力还未耗尽,周期性的生产能力也变得强劲。企业盈利大幅上升,债券的收益率处于低位,但由于央行仍保持货币宽松政策,所以这个阶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买股票是最佳选择;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开始面临产能约束,同时,通胀抬头。怎样缓解以上情况呢?中央银行通过加息以求将经济拉回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上来,此时的GDP增长仍坚定地处于潜能之上,收益率曲线上行并变得平缓,这时的债券表现却非常糟糕,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取决于强劲的利润增长与估值评级不断下降的权衡比较。在这个阶段,大宗商品是最佳选择。在经济衰退阶段,经济增长停滞。超额的生产能力和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驱使通胀率更低,企业盈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这时,中央银行削减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恢复到可持续增长路径,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在这个阶段,购买债券是最佳选择。在经济萧条阶段,GDP的增长率降到潜能之下,但通货膨胀却继续上升。经济学家指出:通常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归于石油危机。因为产量下滑,好多企业为了保持盈利而提高产品的价格,导致工人工资与价格螺旋上涨。这样,只有通过失业率的大幅上升才能打破僵局,只有等通胀过了顶峰,央行才能有所作为。这就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回暖步伐。企业的盈利恶化,股票表现非常糟糕,这个阶段,现金是最好的选择。 
   通常,经济周期的认定源于朴素的市场经验。人们把经济上升阶段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随后,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下降阶段——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而这时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另一个转折点。能找到由盛转衰到由衰转盛的这两个“关键点”确实是一道让经济学家们着迷的研究课题。 
   二、防物价过快上涨,促经济平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货币调控措施。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等各项措施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进而起到经济信号,起平稳经济波动的作用。2010年底我国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由此进入到一个相对频繁的时期。在经济周期衰退萧条阶段释放货币,采用扩张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采用收缩措施,让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这是我国央行一贯调控思路,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逆经济周期调控的主要特征。较过去宽松的货币环境而言,当前稳定的货币环境对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相关部门一系列平抑物价措施作用下,2010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通胀压力已有所遏制,但种种迹象表明,至今物价上涨过快的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所以,稳定物价仍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货币学派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货币现象。在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背后确实有比较明显的货币因素。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锋的观察,近年来我国物价走势与经济周期、货币供应增减之间,存在着相当直接的关联。往往在货币供应出现快速增长后,物价走势亦会跟着抬头向上,期间二者时滞大约相差半年至一年。 
   目前,根据经济周期变化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见到成效,但现阶段的任何松懈只会造成信贷快速反弹,进而造成通胀反弹的风险。温家宝总理2011年4月1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要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运用好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经济实体的支持。因为,货币既可以表现为经济危机的诱发因素,也可以成为促进危机后经济复苏和经济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 
   那么,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是不稳定的,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在2009年一季度触底后快速上升,进入复苏阶段。但新一轮经济周期随之展开。这个时期,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合理的货币政策通过对通胀的控制缓解了经济波动性,货币政策又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减少了经济的波动性。而且,货币政策又引起了信贷波动性,信贷波动性的趋势减缓了经济周期带来的物价波动性。因为,信贷波动率通常会领先GDP波动率。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经济周期的活动变化是根据GDP的增长或下降而变化的,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处于经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期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