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下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最后,过高收入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再分配体制不完善,对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严重影响,致使再分配更加不公平。在地区收入差距中,东部地区由于拥有良好的地域条件,能够吸引到较多的资金、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在收入上必然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四、缩小收入差距,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措施
第一,采取措施使社会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公平化。在按劳分配中,个人的教育水平、所处社会环境和劳动能力水平各不相同,所获得的收入就会产生差异,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教育。当前,我们应当保证人们拥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第二,生产要素要在成员之间公平分配。要素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及质量是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基础,其直接决定了所能获得收入的多少,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采取各种措施,公平社会成员的劳动能力获取和生产要素拥有,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三,要较好地解决公平分配问题,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不行的。应当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相结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要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机制,要通过各种手段,理顺收入关系,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化。
第四,加强规范收入分配的制度化建设,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减少行业的垄断因素,对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进行调节,并对其实行价格管制,减少和降低收入两极分化的程度,降低高收入者的水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使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做好收入的再分配工作,才能够真正地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4.
[3]于金凤.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精髓及当代意义[J].经济理论研究,2008.15-17.
[4]赵兴罗.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