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制度经济学探析央企管理制度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4、信息反馈制度化、电子化。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IT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通过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消除企业内部信息不流畅问题,在信息流程管理中实现权责分明,提高企业决策、管理、执行的透明度,提高管理决策的精度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办公开支、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和企业内部资源知识的共享已经成为企业效益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积极主动的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
5、权责明晰化,管理流程规范化。通过职能分工明确权力人,强调管理过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效率;通过制度化明确界定责任人,强调股东利益和代理人利益的一致性。代理人应对所拥有的权力承担同样多的责任,否则拥有权力的不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没有权力,必然造成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权责明晰并不意味着管理流程混乱,权责明晰化与流程管理的责任无边界并不矛盾。界定个体的责任,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能因为特定个人承担职责的疏忽而导致整个流程目标的失败。在流程内部,每个人除了对自身职责承担责任外,还要对流程整体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
6、走出股东至上、领导至上的逻辑困境,建立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央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不是单纯为股东创造财富。除公司股东外,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能承担风险,企业的价值创造依赖于经营者与职工的人力资本,企业的生命力来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有利于保持相关主体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加其适应性。
7、建立完善的企业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可能是比股东更有效的企业经营者,股东并不了解企业内部信息,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央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目标。央企可以通过开展价值考核、强化价值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形成强有力的长效价值和引导机制,将央企的战略决策、投资决策、经营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业绩考评、薪酬激励等诸多方面纳入其中。
四、结论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使我国的央企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建立起完善的现代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近年来央企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创新却停滞不前。从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入手,探析央企现有制度的弊病并尝试给出一些建议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赵治纲.中国式经济增加值考核与价值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汪洪涛.制度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 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 张康之.论官僚组织中的等级控制及其终结[J].四川大学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