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1.重点扶植龙头企业
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创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出口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绿色农产品市场。在进一步巩固完达山系列豆奶粉、哈高科、日月星大豆蛋白、九三系列豆油及黑龙江米面产品等这些现有品牌优势的同时,不断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标准化建设,规避贸易壁垒。推行农业标准化,是适应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钥匙,是培育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农产品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生态、卫生标准,才能顺利进入其市场,获得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发展食品产业,加强对俄出口
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原产地农产品资源,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和玉米、水稻、薯类等粮食加工以及肉类制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加强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进一步开发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的边境贸易及非洲国家的市场。中俄有着超过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地域优势非常突出。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趋活跃,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对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水果蔬菜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价格有竞争优势,在俄远东地区有较为固定的消费者群体。而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一批农产品名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开发俄罗斯市场。日本、韩国、非洲是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由于产品结构互补,运输保鲜便利,日本又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我国出口的大豆73%是黑龙江产地,其中66%出口到日本,20%出口到韩国,而非洲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要全面推动普通农产品生产向安全、优质的绿色品牌方向发展,将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开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保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安静.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潜力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4).
[2]翟涛,周慧秋.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08,(3).
[3]孟蝶,韦恒.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
基金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项目: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20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