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包容 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二、大规模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分析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大农村铺开,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带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市场参与的合同订购制、等多种配套措施联合推动下,松动了农村人口的户籍控制,给农民进入非农业的自由,扩大了农民的择业空间。
(一)城乡关系的改善
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城乡关系也从以往的近于隔绝逐步走向开放,这对于农民向城市流动来说,也是一个激发因素。在经济体制改革后,城乡隔绝的局面得到了突破:国家调整了轻农重工的策略,大幅度的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使得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就业岗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因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是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猛增的原因。
(二)我国农村人口的户籍制度并没有根本上得到改变
国家允许农村人口在一定条件下移居城市,但在大、中城市,政府为了控制城市的福利面积和福利负担,依然严格控制人口的农转非,但是却以“有控制的人口迁移,较自由开放的人口流动态度,默许甚至欢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人口,只能以流动人口的形式在城市存在。
(三)大城市发展的自身因素
一方面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发展机遇和工作岗位给人,并且相对农村和中小城市而言,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收入相对可观,这一切都吸引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及流动人口迁入大城市,追求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大城市由于发展较全面,它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而言较完整和丰富,重要的还有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可以给流动人口提高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大城市自身魅力的因素。
(四)遵循父辈守土的思想让位于个人价值的追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经商富农的思想认识逐渐取代农村致富靠天的观念。面对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贫富悬殊差距日益拉大,农民也不愿意“静观其变”,特别是经过高等教育青年,他们不愿意和父辈守着土地过了一辈子,希望抓住年轻时机在城市里有所作为(见表4)。即使打工失败,他们也要为自己争一争。
表4: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打算[2](%)
未来的打算新生代农民工
合计已婚未婚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坚决不回农村8.15.35.67.612.5
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37.031.732.238.840.4
挣够钱就回农村22.227.929.421.315.6
一定会回农村11.215.113.711.37.1
不好说21.520.119.121.024.5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表4说明了人口迁移的一个规律: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口流动朝着生活物质条件优越,就业机会良好的地方迁移。这种迁移是自发的,目前世界上绝大数经济发达或欠发达国家所表现出的首都或特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和高度集中的现象就是这种规律的反映。
三、结论
大批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就业体制的改革;刺激了城市的消费市场,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城市财政收入;促进了城市的交通、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了城乡交流,促进了生产和流通,起到了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梦白.流动人口对大城市的影响及对策[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4
[2] 王冉.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国家统计局2011.3.11